第22章 投石问路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3261 字 1天前

次日黎明时分,在那和乐酒楼,张明远、费无极早已起来梳洗,穿上厚厚的黑色棉袄吃果子,喝米粥。那东京人家起的更早,街面店铺早已开门,小吃摊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热气腾腾的包子和热汤早已被游人拿在手里,一股白气随着蒸锅上的锅盖揭开,冒了出来。

不多时天已大亮,冻得脸蛋红扑扑的小孩子也蹦蹦跳跳,搓了搓小手,拿着包子吃上一口,笑出声来。老头和老太太坐在椅子上等着包子出锅。朝阳缓缓升起,众人尽皆坐在汴河边的桌椅间,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观赏汴河晨光,枯树随微风颤抖,落叶纷纷,画船也在岸边停靠。

虽说冬日里没什么好景致。河边皆是枯叶残荷,但垂杨柳却枝枝条条如同少女的长发,随风摇曳,便多了几分情调。那船家坐在船头,将河面凿个窟窿,将鱼竿垂下,不多时就钓一条肥鱼,也是喜上眉梢。

几个不怕冷的汉子,居然脱个精光,屁股围个白短裤,噗通一声,就下水去了,游来游去,也不觉得冷。岸边少妇见了夺路而逃,河里汉子却吹着口哨,哈哈大笑,惹得岸边一阵欢笑。

张明远叮嘱之际随即问道:“子午,西夏使臣焦彦坚目下还在么?要盯梢仔细,不可掉以轻心。这党项人一般都聪明过人,行事匆忙,如若他们临时有些变故,有可能就说走就走了。”

费无极也叮嘱道:“此番对西夏使臣一举一动都要了如指掌,不可走漏风声。还有。你们务必谨小慎微,多看看四周,别暴露行踪。”

子午道:“师父,普安接替徒儿早已去了。他古灵精怪,想必不会出差错。”

武连乐道:“焦彦坚这人稀奇古怪,神气十足,真好笑。昨晚透过窗户,我看见他在馆驿走来走去,我在房顶贴着耳朵听他说,不知道完颜吴乞买喜欢这个不,我揭开瓦片一看,原来他拿着茶叶搓来搓去。”

余下笑道:“可不是,八字胡,八字步,笑死我了。昨日大白天,我就看见他在茶叶铺子挑来挑去。”

正在此时,一声炸起,“不好了,师父、师叔,那个嘴角有黑痣的西夏大胖子使臣焦彦坚要走了。我看到西夏人买了许多东西往车上装,看样子要出发了。”普安气喘吁吁,跑了进来,马上咕咚咕咚喝了口冒白气的茶水,掷地有声。

张明远、费无极面面相觑,马上吩咐子午四人准备妥当,众人随即赶往西夏馆驿。一路上,东京开封府汴梁城早已热闹非凡,人声鼎沸。

西夏使臣焦彦坚听了张明远、费无极的名头,马上出来相见,随即把众人请进馆驿。张明远、费无极让子午、普安、余下、武连在厅堂等候,张明远、费无极二人和西夏使臣焦彦坚到内阁说话。

子午四人本欲一同说话,可师命难为,只好作罢。子午等人坐了下来,西夏人便命人上茶。四人客气寒暄片刻,一些西夏人退了出去,只留下一个中原人模样的西夏小吏作陪,一起说话。

子午看向西夏小吏,惊道:“足下莫非中原人?”西夏小吏笑道:“在下本来就是,不必用‘莫非’二字,岂不可笑?”

普安道:“你一个中原人为何甘愿在西夏做官,还到中原任职,如若见了家乡父老和兄弟姐妹,情何以堪?”

西夏小吏不紧不慢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我自小在东京长大成人,家父曾经出使西夏兴庆府,我也有幸一同前往,对兴庆府颇为爱慕,不愧为‘塞上小东京’。至于为何做西夏官吏,想必你们心知肚明,还用我多说?”说话间似有许多埋怨和怨恨。

余下道:“兄台何出此言,还望赐教?”武连也叹道:“想必有苦难言,就别勉为其难了。”西夏小吏感觉他们是激将法,就默然不语,静观其变。

子午推心置腹道:“我等自然心知肚明,如今东京朝堂乌烟瘴气,足下去西夏做官也情有可原。如若不是‘花石纲’,哪会有今日之祸。”

西夏小吏冷嘲热讽道:“不错,在下为西夏效力,缘由便是这‘花石纲’,我无父无母,何况家乡父老、兄弟姐妹。如今的东京早已事过境迁,你们哪里知道许多中原人背井离乡的苦难和酸楚,实在一言难尽。”说话间,潸然泪下。

普安见状,猝不及防,眨了眨眼睛劝道:“兄台何至于此?”余下道:“想必他是性情中人,想到什么伤心难过了。”

武连道:“素闻‘花石纲’祸国殃民,没曾料想还逼迫许多中原人投靠他国,真是匪夷所思。”

西夏小吏眼里含泪,道:“人生在世,有些事情迫不得已。谁人会想着认贼作父,投敌叛国。如若不是情非得已,便是恨石不成铁了。岂不闻‘爱之深,恨之切’之理。”西夏小吏擦了擦眼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