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圆月

两宋传奇 东方唐宋 3140 字 3个月前

费无极道:“师父所言极是,以后我们一定铭记在心,不会让师父伤心难过,让师叔担惊受怕。”张明远道:“又是孩子话,难免有事发生,只求平安就好,如何可以避免。须知孔子云:‘树欲静,而风不止’之理。此番经历,徒儿感触颇多,与世隔绝虽并不可怕,可作为一个人世间的人,如何可以与世隔绝。多少要与人接触才是,孤单、寂寞、单调、苦涩并非可怕之处,可怕的是我们二人回归原始以后才觉人间之道,这道就是老子所说的道。“李长安紧锁眉头,费无极心中一凛,赶忙使个眼色给张明远。

张明远却不睬,接着道:“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过不怕师父怪罪,徒儿觉得,‘小国寡民’实在非黎民百姓所求。我大宋如今国泰民安得益于秦以后历代不断修生养息,一统山河。最为称道的在于,我太祖皇帝一条盘龙棍打遍天下无敌手,开创我大宋百年基业。结束唐末兵荒马乱,才使得黎民百姓安居乐业。还望师父教诲,不知弟子愚见如何?”费无极见张明远敢于这般说话,顿时目瞪口呆,大惊失色,不由担心张明远被师父批评训斥,就默然不语。

李长安颇为欣慰,捋了捋胡须,叹道:“明远果然没曾忘却素日里的功课,还记得为师让你读的《论语》和《道德经》 ,还念念不忘为师给你讲的太祖故事,孺子可教。不过你对老子的道看来体会的更加透彻,实在令为师大感意外。你所言为师并非未曾想过,毕竟人各有志。老子所言为师并不主张你全盘接受或一概否定。只是老子乃我中原圣人,所言所语,作为后代不好反驳。你若感到困惑也不必争强好胜的死钻牛角尖,自可去饱读诗书,了然不惑。至于老子,你还是要加以尊重,毕竟他也是龙一样的人物。你可知老子与孔夫子之间的故事么?”张明远面露愧意,赶忙作揖以求师父教诲。费无极这才如释重负。

张明远道:“方才无极还担心师父怪罪我呢。”瞅了一眼费无极,笑出声来。李长安笑道:“孔夫子曾对其弟子说过这般话语,他说,‘鸟,我能知道它能飞于蓝天白云之上。鱼,我能知道它能畅游在江河湖海之间。野兽,我能知道它能行走在山间密林之内。至于龙,我实在不知。老子实在是龙一般的人物。’你们以后学习儒家学说,免不了要对孔夫子顶礼膜拜。可这老子也非同小可,恐怕老子和孔子,皆是你们将来顶礼膜拜的良师益友。”听了这话,张明远、费无极一怔,面面相觑,默然不语。

“多谢师父教诲,此番算是受益匪浅了。”张明远连忙称谢。“师父果然高见,徒儿受教了。”费无极点点头。李长安看向费无极问道:“无极,你可还记得些为师的教诲么?”费无极应声道:“弟子记得这样的词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目下就是这般感受,还望师父见谅。”

李长安感慨不已,顿时眼里含泪道:“果然没曾忘却,还记得神童晏几道的词句,果然孺子可教。你们吃苦了,为师还望你们歇息一段时日再做打算,你们看,好也不好?”“师父,徒儿与世隔绝太久,意欲下山走一遭,还望师父成全。”张明远、费无极异口同声而又掷地有声道。

“既然如此,为师自然高兴万分。还望你们此番前去京兆府可以有所收获,将来有所作为。这京兆府长安城与终南山也算比邻而居。长安城在汉唐是京城,如今在我大宋又为边关重镇。虽说不如东京和洛阳,可也不可小觑。此番下山,你们便要到京兆府长安城走一遭,也算梦回汉唐了。”李长安看向张明远、费无极,语重心长道。

“真想和师父彻夜长谈。”张明远、费无极一左一右拉着李长安的手依依不舍道。“快去歇息,明日还要赶往京兆府。你们这些年受苦受难了,到了京兆府,为师带你们去吃些好吃的,让你们也受享一番人间烟火。”李长安笑容满面之际,挥了挥手,叮嘱道。

张明远笑道:“人间烟火?师父,我等在终南山上度过童年,也见过不少山下的俗客,也算人间烟火。我以为人间烟火也不过是吃喝玩乐,衣食住行,功名利禄。”费无极乐道:“可不是,这书上早已记载了许多。不过我们亲自下山走一遭,要比俗客上山的道听途说好许多。经风雨,见世面,就在明日。”

李长安捋了捋胡须,点了点头,乐道:“不错,归园田居很好,但离不开人间烟火。你们如今也长大成人了,想必以后行走江湖,就会了然不惑。这经风雨后,见世面后,真知灼见自会更上一层楼。不过人间烟火虽好,也要知进退,辨是非,明事理。不可随波逐流。以免自取其祸,引火烧身。”说话间喜笑颜开。

张明远、费无极二人点点头叩拜再三,片刻,慢慢走出堂中,李长安神情肃穆,眼里含泪,依然站在门口,目送他们,渐渐离去。

夜色渐深,山色苍茫,草庐中一片沉寂,静静夜色笼罩在终南山,幽幽山峦,幽幽山色,天地幽幽。但张明远、费无极和扁头、阿长他们却欢畅的不得了。他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喜笑颜开,渐渐朦胧在了梦乡之中。这一轮明月如此美丽,如此圆满,那月光如水,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