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清代才子英和:从政坛新星到流放诗人

道光帝得知此事后,立即下令彻查原因,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厉的处罚。英和作为主要负责人,首当其冲。旻宁认为英和在监修过程中未能尽职尽责,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发生。为此,英和被革职查办,并被要求承担巨额赔偿。

不仅如此,英和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他的两个儿子——兵部侍郎奎照和通政使奎耀,都被革职查办。此外,道光帝还下令抄没英和的家产,并要求赔偿白银两。这一系列严厉的处罚让英和的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英和及其家人不仅失去了所有的官职和财产,还被发配至黑龙江,承受着极大的身心压力。

六、文采斐然,终获赦免

即便在流放期间,英和也未曾放弃对学术和文化的追求。他在黑龙江齐齐哈尔的岁月里,面对严苛的环境和生活的艰辛,依然坚持着书立说,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还反映了他个人的文学修养和历史洞察力。

在齐齐哈尔期间,英和编撰了《卜魁纪略》,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地理风貌、风俗习惯以及人文历史。这部着作不仅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成为研究东北地区文化的重要文献。此外,他还创作了《卜略城赋》,通过赋这种文体的形式,生动描绘了齐齐哈尔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风貌,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英和还着有《恩福堂诗抄》及其外集,这些诗歌集不仅记录了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历程,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感悟。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卓越才华。

除了诗歌和地方志,英和还编撰了《恩福堂笔记》和《恩福堂自订年谱》,记录了自己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思考。这些笔记和年谱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了解英和生平的重要线索,还展示了他在历史研究方面的深厚造诣。

道光十一年(1831年),英和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一年,他获得了赦免,被允许返回北京。这一消息对于英和及其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慰藉。回到北京后,英和虽然不再担任高位,但依然受到了一定的尊重,享受了较为平静的晚年生活。

直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英和逝世,享年七十岁。在他去世后,被追赠为三品卿衔,这是对他一生贡献的肯定与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