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期事迹
赵良栋的早期军事生涯始于1645年(顺治二年),这一年正值清军平定陕西之际。赵良栋积极响应招募,加入了陕甘总督孟乔芳的部队,并被委任为潼关守备。在随后的几年里,赵良栋随军征战秦州(今甘肃天水)和巩昌(今甘肃陇西),在对抗叛将贺珍和武大定的过程中表现出色,因此晋升为宁夏水利屯田都司。这次晋升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他军事才能的肯定。
1648年(顺治五年),赵良栋参加了平定米喇印、丁国栋起义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再次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晋升,成为高台游击。这一时期,赵良栋已经逐渐成长为一名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
1656年(顺治十三年),赵良栋随同经略洪承畴远征云南、贵州,此次征战旨在平定该地区的叛乱。在这场征战中,赵良栋被授予督标中军副将之职,负责指挥中军作战。在洪承畴的领导下,赵良栋及其部队取得了显着的战绩,不仅稳固了清廷对云南、贵州的统治,也为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
1662年(康熙元年),赵良栋因其在云南、贵州地区的突出表现而被擢升为云南广罗镇总兵。在此期间,赵良栋面对马乃、陇纳、水西等地苗族起义,采取了坚决有效的措施进行平叛,不仅稳定了当地局势,还促进了该地区的社会稳定与发展。赵良栋的这些行动,进一步证明了他在处理复杂军事问题上的能力和智慧。
1665年(康熙四年),赵良栋因为父亲去世而辞官,返回家乡守孝。按照当时的习俗,官员在父母去世后需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这是对传统孝道的一种体现。1669年(康熙八年),在守孝期满后,赵良栋被重新启用,担任山西大同总兵。
二、调任宁夏
672年(康熙十一年),赵良栋被调任为天津总兵。然而,就在不久后的1673年(康熙十二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了反清叛乱,拉开了“三藩之乱”的序幕。随着叛乱局势的发展,各地纷纷受到影响。到了1674年(康熙十三年),宁夏地区发生了兵变,提督陈福不幸遇害,局势变得十分紧张。
在这样的背景下,赵良栋在甘肃提督张勇的举荐之下,被清廷擢升为宁夏提督,肩负起了稳定宁夏局势的重要任务。赵良栋深知此时的宁夏兵变不仅威胁着当地的安定,也可能影响整个西北地区的稳定。因此,他决定采取果断措施,一方面要稳定军队情绪,另一方面也要确保正义得到伸张。
赵良栋入京朝觐时,向康熙皇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诛除首恶,宽宥胁从。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平息兵变,同时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伤亡。这一策略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支持与认可。随后,赵良栋将自己的妻子留在京师,亲自率领一百名精兵急赴宁夏,并沿途宣读皇帝的诏谕,以此来安抚士兵的情绪,稳定军心。
到达宁夏后,赵良栋开始着手调查兵变的真相。他很快查明了兵变的首恶是把总刘德、参将熊虎、以及营兵阎国贤和陈进忠。为了分散他们的党羽,赵良栋巧妙地让他们外出防守。在确定了他们的罪行之后,赵良栋按照法律程序对他们进行了审讯,并请求康熙皇帝批准将他们处决。在得到批准后,赵良栋迅速执行了判决,有效地清除了叛乱的核心力量。
与此同时,大将军图海正在平凉督军,指挥赵良栋与平凉提督王进宝等人共同征讨陕西提督王辅臣。赵良栋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先后平定了秦州(今甘肃天水)、西和、礼县等地,有力地支持了清廷对叛军的镇压。
三、夺取四川
1679年(康熙十八年),赵良栋向康熙帝上书,表达了他愿意率领宁夏军队夺取汉中、兴安并进而规复四川的决心。他认为经过三年的训练,宁夏军队已逐渐变得纪律严明,士气高涨,渴望建立功勋。考虑到自己的年龄渐长,赵良栋希望能够抓住机会,不负皇恩。康熙帝对赵良栋的忠诚和决心表示赞赏,并予以批准。
同年八月,大将军图海制定了“四路进取汉中、兴安”的战略。根据这一计划,图海亲自率领将军佛尼埒进攻兴安;而赵良栋则被委以重任,率军进攻徽县。此外,毕力克图负责进攻略阳,王进宝则负责进攻栈道。这一系列的军事部署意在快速推进并控制四川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