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这厂子,我要了

财恩广场建成之后,一辈子都没这么殚精竭虑、诚惶诚恐的宗良地得了一个教训,这狗屁的房地产,不是他这种人能玩儿的。

于是痛腚思痛,地产公司一关门,换了个牌子,当起了财恩广场的物业公司。

打扫卫生,物业维护,修修补补,管好停车场,每个月收点物业费,加上房子卖完之后那点收益,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只不过最近也有些恼人的地方,就是那个在老家通城的帐篷厂。

通城是苏省唯一同时拥有长江岸线和黄海岸线的城市,得了地利优势,船多,港口多,货物多,还担负了内河航运和海运的中转枢纽功能。

当年为了航运,发展配套产业,也得益于通城是国内的纺织基地,就在海启县成立了一个专门给船舶上运输生产篷布的工厂。

改开之后,一句砸碎铁饭碗,篷布厂就从国营变成了私人承包,只不过篷布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在厂子被承包了几年之后,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

厂子的承包人最后找到做五金的宗良地,说,你是做五金的,我是做篷布的,咱俩加一起,就是帐篷。

宗良地一琢磨,也成啊,就和承包人一起,把篷布厂改建成了帐篷厂。

生意算不上挣,也算不上亏,就那么一直温吞水的活着,可从今年,原本的承包人不知道是厌倦了国内的生活还是希望呼吸国外的新鲜空气,全家都要移民。

给了宗良地两个选择,要么,你给我钱,股份公司,统统都给你。要么,咱俩一拍两散,关了厂子,该干嘛干嘛。

宗良地原本想着,厂里还有几十个工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要是厂子关了,吃啥,喝啥去,不行就自己接了。可一算算账,自己得掏三百多万,再摸摸口袋里的钞票,又有些舍不得。

毕竟这个厂子效益也就那样,进进出出,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投了这三百多万还不知道啥时候能挣回本。

两边一权衡,宗良地想了招,再找个合伙人,收了原来那个承包人的股份,哪怕收个一半也成,自己还能少掏点,又成了大股东。

可宗良地的社交圈子里,都是些几十万拿的出来,超过一百万就的皱眉头的小老板,而且,没几个人看好帐篷厂这种没什么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又激烈的行当。

就这么找来找去,也没人愿意接受,眼瞅着就要到那个承包人给的期限,就遇到了闲逛来的小李厨子。

最近开始流行喝工夫茶,宗良地在自己办公室也摆了一套茶海。李乐瞧见,起了玩心,一边烧着水,一边耍着工夫茶,看的宗良地眼花缭乱。

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斟好茶汤的公道杯递到了宗良地的面前。

“宗老板,借花献佛。”

“李总客气,我尝尝。”

一口入喉,宗良地有些好奇,怎么一样的茶叶,再李乐的手里,就泡出了不一样的味道来,略苦,回甜,生津,留香。还在品味,就听李乐说道,“照您这么说,那个帐篷厂,要是再找不到人,就得关了?”

放下杯子,舔舔嘴角,宗良地点点头,“可不。我现在都有些后悔了,钱没挣几个,还留了一堆事儿,那边工人好多都是原来老篷布厂的职工,年龄也不小了,都是上有老小有下的,厂子关了,能干嘛去?哎,实在不行,就多给点遣散费。”

“不怕李总笑话,我这人,就是耳根子软,容易听别人的忽悠。就和这个地产项目一样,差点弄个倾家荡产。得亏遇到了您。”

“呵呵,那是因为你善。”

“啊?”

“没啥,开个玩笑。诶,宗老板,我问一下,那个帐篷厂主要都生产些啥帐篷?”

宗良地搓搓手,“主要都是户外摆摊的那种折叠的遮阳篷,还有部分花园公园的遮阳伞,客户最多的是那些广告公司或者移动电信婚纱摄影汽车4S店这种喜欢搞外展的公司,可这玩意儿,没什么技术含量,都是些配套的五金件加篷布的组装,花样无非是颜色,尺寸,造型上变一变,国内做这个的厂子太多了。”

“效益一般?”

“一般。”

“没想过变一变?”

“变?怎么变,再怎么变不也是帐篷,遮风挡雨的玩意儿。”

李乐笑了笑,“就遮风挡雨四个字,就是个大市场,你们还是固有思维,没想过变通。”

宗良地一愣,看了看李乐笑眯眯的脸,心说,得 ,又是这种笑。

“那个,李总,您的意思是?”

“换个思路噻。户外运动市场听过没?野营听过没?房车听过没?摩旅汽旅徒步听过没?还有,超大型的户外移动帐篷,组合帐篷、蒙古式、金字塔、屋形、弓形、隧道、BC帐、速开帐听过没?”

“还有,大型工地、野外考察,团队作业用的基地型的可拆卸帐篷等等,这些不都是变通?哪怕,那种救灾用的,高强度应急帐篷,这不都是市场?”

宗良地想了想,“可,这些,都要投入资金研发和改造生产线的,我们现阶段哪有啊,就那一条篷布生产线,还是二十年前那个篷布厂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