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竟然毫无防备地被集中到了临淄外城那座庞大的军营之中!
要知道,这里可是汇聚了齐国所有的预备役士兵啊!放眼望去,营帐连绵不绝,军旗猎猎作响,仿佛一片钢铁铸就的海洋。
足足有上万士卒,这些都是来自齐国全境的穷苦小伙。很多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当兵也只是为了一口吃食,给家里减轻负担。
……
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大人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想法:让士农阶级的人们在平时务农习武,战争时出兵打仗,而国家会赠与这些人土地做为俸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世兵制的萌芽期。
当时齐国的兵制度是这样的:首都临淄及周边地区被称作“国”,其余地区被称为“鄙”。当时齐国全境的人口大概是400万左右,这在春秋时代可是妥妥的大国。
“国”内大约3万人口,管仲将国划分为十五个乡,每个乡分为十个连,每个连分为四个里,每个里分为十个轨,每个轨有五家。
每家出一人当兵,每里出50人含一辆战车,每2000人编为一旅含四十辆战车,每一万人编为一军含二百辆战车,全国共有三个军共计三万人战车六百辆。
“国”中的居民除了工商都是世袭的“士”没有农民,工商不当兵,所以当兵的都是“士”家子弟。“鄙”中有少数散落的“士”主体是农民,农民中的优秀者可以当兵,但数量很少。
贵族子弟人人以当兵为天职为荣耀,不能当兵是莫大的耻辱。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战争充满了封建贵族的侠义精神。
在《国语》《左传》《史记》等文献中可以看到春秋人物没有一个是懦夫,人人都愿意上阵,人人都能上阵,从孩童到国君都毫不畏死。
但如今是春秋末年,诸侯割据混战,战争的规则早就变为了以争夺地盘乃至吞并小国为主。在不断地征伐过程中,士卒死伤严重,需要大量底层国民加入军队以扩充军队的规模。
……
齐国的士兵待遇相对简单,主要是提供食物和武器装备。士兵的武器、服装和马匹通常由自己准备,有时还需要自己寻找食物?。
但有一点还是挺好的,齐军在战斗中缴获的普通武器、装备及食物、钱物归士兵所有?。虽然是“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但不能否认这是一条不错的发财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