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诗显宰相格局

胡宇伦 胡宇伦 2229 字 3个月前

王安石:北宋真正的孤勇者,思想超前900年,一首诗显宰相格局

提示:本文为《百位历史文化名人的一生》大型文化纪录栏目,历时一年精心打磨,高度还原正史,建议从第一章节跟进阅读。

01.

即使在900多年后的今天,当学者们提起“王安石变法”时,依旧会大吵一番,甚至拍桌子、掀椅子。

这场决定北宋命运的革新,不仅让无数人丢官送命,也间接改变了历史进程。

在北宋官场有两个官僚集团,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革新派”,这两派从宋仁宗开始,一直争斗到王朝结束,持续了上百年之久。

并且,这两派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并非非敌即友,有时候朋友的朋友也可能是敌人。

比如晏殊,他既是宰相,也是文人集团的领袖,韩琦、富弼、范仲淹、文彦博、欧阳修、王珪都曾得到过晏殊的栽培,一开始都相交甚好。

“庆历新政”推行时,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抱团,一起抵制保守派,可是后来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与欧阳修、韩琦、富弼都开始反对王安石变法。

而王安石是经欧阳修的学生曾巩引荐,才得欧阳修赏识,欧阳修两次为其荐官。

然而曾巩却支持王安石变法,没有站到自己老师这一边。

还有包拯,他也是欧阳修的门生,当初是由欧阳修的连襟王拱辰援引入朝的,但最终王拱辰却和欧阳修闹掰了。

同时与欧阳希闹掰的还有宰相王珪,原本他也是欧阳修的门生。

司马光一开始和包拯、王安石很要好,可王安石推动变法后,司马光就站到了保守派这一边,并成为了领袖。

苏洵刚入京时,就拜了欧阳修的码头,他没赶上王安石变法,却与王安石特别不对付,因此王安石变法后,苏轼和苏辙也开始抵制变法。

不过,苏轼却把自己的门生秦观推荐给了王安石,王安石也为秦观安排了官。后来王安石罢相,苏轼与王安石又成为了极好的朋友。

所以你看,北宋朝堂的关系就是一锅粥,变法无法推行下去,很大原因与“党争”有关。

那王安石的变法到底靠不靠谱呢?

02.

王安石变法最受争议的就是“青苗法”。

在变法之前,朝廷平衡物价的办法是,用国库的粮食投放市场来调控,遇贵量减,遇贱量增,所以不管是什么年头,朝廷都是稳亏不赚,久而久之国库就开始空虚。

国库一空虚,自然就要增加赋税。

而青苗法主张的是,把国库的粮折算成物价,放贷给农民和小商贩,并让受贷的人10户联保,增加了安全系数。等农民粮食丰收了,再把利息和成本还于国库,这样朝廷就稳赚不赔。

本世纪初(2000年左右),农村信用联社就是采用了这样的办法,让农民自行联保后放贷于民,以扶持生产。

所以我们说,王安石的思想超前了900多年。

而变法之前,农民在缺乏资金耕种的情况下,唯一的途径就是向地方的地主、权贵们借高息贷。

那为什么“青苗法”没有推行下去呢,首先就是触及到了权贵们的本质利益,他们没有钱赚就开始诋毁、扭曲。

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为了反对王安石,故意提高了利息,朝廷反而成了高利贷方。

前面我们也说了,之所以曾巩支持王安石,是因为他历任的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治所,在采用并严格执行了青苗法后,民生富庶,经济稳步增长。

宋神宗是个实干家,是想做点事的,奈何保守派力量过大,比如王安石为了变法能顺利推行,前后将御史刘述、刘琦、钱顗、孙昌龄、王子韶、程颢、张戬、陈襄、陈荐、谢景温、杨绘、刘挚,谏官范纯仁、李常、孙觉、胡宗愈等人外放。

因此曹太皇太后和高太后向宋神宗哭诉,说王安石乱天下,因此将王安石罢相。

就一定程度而言,王安石是北宋真正的“孤勇者”。

以司马光为主的保守派,以及那些浑水摸鱼的利益集团,他们反对革新,但又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他们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因此后世有人说,北宋实亡于司马光。

03.

王安石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叔祖都曾为官,父亲王益官至都官员外郎,因此王安石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有过目不忘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