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反对无效

崇文书院广纳学子,不论出身贵贱,只要有志于学,皆可入院聆听教诲。

崇文书院不仅传授经史子集等传统经典,还注重引入实用的知识与技能,如天文地理、农业水利、医药算术等,力求培养出能够为蜀地建设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

张济和宁成站在那巍峨的宫城楼阁之下,望着眼前这一片在萧九尧治理下日渐繁荣的蜀地景象,心中皆是感慨万千。

彼时萧九尧暗示两人皆有未来时,两人听来,多少觉得有些遥不可及,不过是美好的畅想罢了。

如今竟被萧九尧一步一步地都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成就,呈现在众人眼前。

萧九尧继任以后,才发现刘定沉迷享乐,百废待兴,各个领域、方方面面都急需各类专业人才来助力发展。

小主,

他计划在金秋九月,举办一场规模盛大的文武选拔大会。

计划刚一提出,就在一众官员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以往蜀地选拔人才,走的都是举荐的路子,只要和那些达官显贵们攀上点关系,哪怕是个胸无点墨,手无缚鸡之力的平庸之辈,也能轻而易举地谋得一官半职,跻身官场。

如此一来,官场之中鱼龙混杂,真正有才能的人反倒被埋没,难以施展抱负。

如今萧九尧却要打破这陈规旧矩,让大家凭借真才实学来竞争,这可就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

那些平日里靠着举荐安插自家亲信,扩充势力的官员们,自然是满心不愿意。

他们还振振有词,说什么蜀地本就不大,有真本事的人哪有那么多呀,要是按照这新法子,恐怕到时候连合适的人选都凑不齐,耽误了诸多事务可如何是好。

萧九尧心里又何尝不明白他们这些弯弯绕绕的心思。

只是举荐的路子由来已久,在当下的蜀地官场已经根深蒂固,若是一下子就将其彻底堵死,必然会引起极大的反弹,不利于稳定局面。

之后连续几日的朝会上,此事成为了众人争论的焦点。

朝堂之上,官员们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支持萧九尧新计划的,寥寥无几,大多都是那些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官员,他们知道此举对于蜀地长远发展的好处。

而反对的声音则一浪高过一浪,那些既得利益者们,想尽办法列举各种所谓的 “弊端”,想让萧九尧改变主意。

萧九尧不顾众人的强烈反对,在一片嘈杂的争论声中,强势拍板,敲定了这文武选拔大会的计划。

总之一句话,反对无效。

当然举荐的路子,他也还留着,尽管他很想取缔,但也知道不能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