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杀了我,嬴政就能保留韩国?
“顺带从国库挑选珍宝,给秦国送去,韩国虽小,嫁妆还是出得起的。”
“另外,让乐队随行,一定要热热闹闹的送过去。”
“再修书一封,让秦国派人迎接。”
“臣……王……”韩非被韩王的脑回路惊呆了,本就口吃,这下连一个完整句子都说不出来。
韩王紧紧握住韩非的手,恳求道:“朕会派嫔妃跟随你,一路上好教教你如何讨男人欢心。”
“你要努力,争取当上王后。”
……
如此离谱的想法,群臣却没有任何人反对,因为送韩非过去,赌一赌嬴政是否好男色是最靠谱的办法。
难道真让韩非变法?
这是割贵族的肉,贵族不愿意。
韩王也不愿意,变法成不成功不知道,但第一个死的肯定是自己,贵族岂是好相与的?
再者说,韩国如今国土狭小、君臣不齐心,秦国也不是傻子,难道会一直不打你,坐等你变法成功?
韩非若真是无才,秦国还乐的看笑话,坐等韩国内乱。
可恰恰韩非有才,变法是上午宣布,秦兵是半夜打过来的。
“委屈公子了。”×N。
韩非:???
偌大一个韩国,居然连一个正常人都没有吗?
送我过去当王后,还闹的诸国皆知!
这难道不是向天下明示嬴政好男色?
他难道不会一怒之下,先收拾韩国?
还让秦国派人迎接?
你们应该庆幸白起死了,否则嬴政会派白起来迎接,将韩国贵族尽数坑杀!
彼其娘之,有这样一群虫豸,韩国还是亡了吧!
想到此处,韩非不再争辩,躬身行礼,任由宫人把自己架着离开。
唉,半路找个机会跑吧。
你们不要脸,我还要呢!
我不好男色,即便好男色,也要当进攻方,绝不当防守方。
韩人在战场上被秦人按着打,难道到了床榻之上韩人还要被秦人按着打?
……
【所以赐爵、建立新的特权阶层,就是帝制时代皇帝让人卖命的最重要手段。
西周时,周天子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由世袭的五等爵制下的公、侯、伯、子、男家族世代统治。
诸侯国内又有世卿世禄制,卿大夫、士、平民、奴隶,各个阶层界限分明,不可逾越。世卿世禄制 而商鞅变法就是要打破这种阶级固化,以军功作为政治地位和社会财富分配的唯一标准,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
《商君书》: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
一名无爵的黔首,只要在战场上获得敌方一个甲士的首级,就能赐爵一级,获得田宅一顷,住宅九亩和听他使唤的无爵“庶子”一人,不论你是官还是兵,立了军功爵位就能逐级递升。
军功爵,按照爵位的高低对应种种特权,它的的最终版完成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功爵制。 公士:步卒之有爵者。
上造:可以乘兵车。
簪袅:可以御驷马。
不更:免充更卒,但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不更可类比现代士官,五级大夫爵位以上属于军官将帅。
军功爵制下,理论上,注意,仅仅只是理论上任何人都有实现积极跨越的可能。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秦人在战场上玩命,不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不让生活变得更差。
因为秦律:“繁于秋荼、密如凝脂。”
不论秦国子民干什么、做什么,总有一款秦法适合你。
《商君书》:“治国刑多而赏少,乱国赏多而刑少。故王者刑九而赏一,削国赏九而刑一。”
爵位尊贵不易得到,百姓才会珍惜。
刑法要威严,百姓为了逃避惩罚,才能以死报君。
所以爵位的另一大实用价值就是犯罪后可以赎罪减刑免刑。
所以辛苦挣来的爵可能要么给自己,要么就帮亲人减免了刑罚。】
“倒也不必如此直白。”
这些道理,历代秦王懂,中枢的百官也懂,但百姓不懂。
就这么明晃晃的说出来,讲给百姓听,真的好吗?
始皇有些相信之前看到的评论,后世是真的会教屠龙术。
可另一个问题又在始皇脑海里经久不息,教了屠龙术、他们是如何防止百姓屠龙的呢?
别说什么鼓励百姓屠龙的大话,始皇坚信只要那个位置上坐的是人,不管是世袭还是学上古推举,都不可能如此大度!
【汉高帝五年,刘邦在垓下决战中击败项羽,开始恢复战后秩序,安置复员军人。
同时弃用楚爵制,改用秦二十等军功爵。
同年颁布《高帝五年诏》,一口气给六十万汉军将士集体赐爵。
按照诏书,只要你在垓下决战前加入汉军,不论是小兵还是小头目,只要没有污点,一律赐予第五等“大夫爵”。
小主,
原来就拥有大夫以上爵位的,再升一级。
第七等公大夫以上的爵位,被认证为高爵,都赐予食邑,能与国家一起分享百姓的赋税,地方官吏也要优先保证这批人的田宅需求。
公大夫爵位以下也被免了自己以及全家的徭役。
吕后二年,颁布《二年律令》,从十九级关内侯的九十五顷到五级大夫的五顷。大汉也慷慨的赠予功臣们大量的田地。二年律令 刘邦的政策,相当慷慨且高明。
六十万汉军连带他们的家属可能有三百万人,占了当时总人口的约1/5。
他们成了各地的大中小地主、自耕农,他们将于坚定的保卫新王朝。
而那些获得高爵位的人则转化成了世袭的军功贵族。
秦朝时候要获得一个侯非常困难,但是刘邦却一口气封了一百四十三个,并和大家山盟海誓,即便黄河干枯、泰山崩塌,老刘家也要永葆你们的封国和子孙富贵。
彻侯在汉代为了避讳刘彻,改称通候或列侯。
汉代列侯以县为封国封号,常用封国地名,比如平阳侯曹参就是因为封在平阳封地,也称为平阳侯国。
也有以功绩作为封号,这在当时属于莫大的荣耀,比如霍去病的冠军侯、张骞的博望侯。
汉景帝后,实际治理封国的是朝廷任命的国相,而列侯只享有租税。
司马迁曾估算过,大概是从每户向国家缴纳的算付口赋中抽取200钱作为列侯的租税。
一个有1000户的列候,一年大概就有20万钱。
而汉文帝时谷价大概是每石几十钱到一百钱左右,列侯租税收入是相当丰厚的。
汉代侯国最鼎盛时分掉了国家10%的租赋收入。
汉初一片萧条,县与县的人口差距很大,列侯有封到万户的,也有只有五百户的。
万户侯只有三人,开国功臣榜排名第一:萧何,两次增封,达到一万五千户。
开国功臣榜排名第二:平阳侯曹参,一万零六百户。
开国功臣榜排名第六十二:张良,一万户。
刘邦本来要给张良三万户,但是张良只要当初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一万户。
大家都是侯,并没有地位差别,于是就有了排名前列的十八公侯。开国十八公侯。 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刘邦为他创建的新的社会秩序感到志得意满。
高帝十二年,刘邦颁布了一道诏书,曰:“吾于天下贤士功臣,可谓亡负矣。其有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张良倒是个聪明人。”
嬴政对张良提起了两分兴趣,能被赐三万户,但又名列功臣榜第六十二。
说明此人有能力,却又和开国功臣若即若离,至少和军功集团的关系不太亲密。
“父皇,聪明为何意?”
嬴政没好气的望了扶苏一眼:“刚才和你说了,自己悟!”
“别什么都想我教你,我还能教你一辈子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