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报名!兴师问罪!

直到驴车从泥路慢慢拐到官道上,沿路的人才多了起来,排着长龙的车队要入城出城,一路上热闹得很。

秋收刚结束,四周的村民纷纷出来赶集,一时间城门日日人满为患,陆绿这次没有按规矩排队等待检查过所,事实是就算她要老实排队,可眼尖的官兵早就远远看到她的马车,立刻差人清出过道,让她先进城。

这次进城,李阿爹事先给车翁加了钱,让车翁走快一些,如今到了地儿纪清越大约还剩半个多时辰,进了城之后纪清越直奔家门。

一打开门,院子里果不其然积了薄薄一层沙土,两个房间因为关紧门窗倒是没怎么受到影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进了家门还不能休息,李阿爹赶紧带着纪清越去买俩小孩拜师要用的礼品。

总之纪清越完全照着李四郎那份买,李阿爹买什么他就跟着买什么,没过多久,两人就大包小包地提着东西回来。

再回到家,院子已经变干净了,不用纪清越交待,李二郎和李三郎就带着两个小的将院子里的沙土都扫掉了,桌椅板凳灶台什么的犄角旮旯,也都擦洗过一遍。

可现在还是不得歇,纪清越从画里拿出李瑜与他自己的户籍纸,要赶在回到画之前去书院完成报名。

这次李二郎跟着一起去,李三郎则在清理完宅子后就提着李阿娘准备的礼品,回书院寻夫子报喜去了。

走在街道上,纪清越再一次感叹,与七月时候的不同,这个时候商队尤其多。当他们走过中央市场的大街时,就好像来到了国外。

周围叽叽喳喳都是说外语的人,其中不乏,说古英语的,有那么一点梦回现代做英语听力的感觉。

山单地理位置十分特殊,相比于东边三四日路程远的甘州,胡商们更喜欢聚集在山单分散货物。

李阿爹解释道:“胡商从最西的边境入关,行半年以上才能到达山单。山单的位置实在重要,西边是狭长如咽喉的通道,东边就是繁盛的中原地带,换句话说,沙州的玉门关是咽喉的起点,这里就是咽喉的终点,只要山单不破,可保王庭安宁。可只要进了咽喉道,胡商想要补给并不容易,山单几乎是他们的第一个大补给站。”

而这里也是道路的分叉口,通向中原大地的各个地方,其中大批商队会经过甘州去往长安。

久而久之,胡商盘踞于此,成了这里的一大顽固势力。

西北看似荒凉,可那说的是咽喉道深处的沙漠,可别因为被称作咽喉道就觉得狭窄,实际上延展良田无数。

纪清越听得连连点头。

县里的热闹不仅仅因为商人聚集,每经过一个人群扎堆聚集的地方,纪清越都能听到关于回纥使臣队伍即将到来的消息,听说许多人日日大老远从村里赶来就是等着“欢迎”这些回纥使臣。

这不秋收已经进入尾声了,有大把空余时间。

两个小孩的报名过程十分顺利,交了束修登记拜师后,便领得两块炳春书院的牌子,牌子后记着他们的名字,往后每天上学都需要出示这块牌子才能进书院。

俩小孩兴高采烈地走出书院,出门后还不忘与门口的洒扫老者道谢。

要知道这位老者可是炳春书院的山长,他带着李四郎和李瑜去教考,听到教考夫子喊这位老者作“山长”时,俩小孩都哽了一下,谁也没想到在门口扫地的老爷爷是书院的山长!

如今的拜师礼并非正式礼仪,只买些酒肉茶饼送与书院的夫子即可,若是正式拜入某位先生门下,则需更多礼节,举行的拜师仪式更加浩大和隆重。

今天已经耗光了纪清越的时间,几乎是赶回家的那一瞬间就立刻回到画里。

玩的就是心跳。

这次李阿爹并不打算在县里久留,见时间还来得及便草草叮嘱小儿子几句,随后去赶回村的驴车。

纪清越已经将纺棉的事完全交给李阿奶与李阿娘她们,虽说他回县的时候李阿翁还未将织布机做出来,但她们每日都把计划安排得明明白白,完全不需要他插手,只需回县里做准备即可。

明年四月春耕,气温升高,正好是种棉花的好时节,在那之前,要让人们知道到棉花的优势,也要准备足够的种子。

纪清越收完最后一茬地,看着粮仓里已经堆积了上千斤粮食,他一个人很难吃完。

画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想要多种些棉花都不能够,农作物成熟后凋谢的速度加快,真是一点多余的时间都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