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这么……老……这么大了,为何还不娶妻?”一众大婶好像没完没了,一定要把纪清越的底都挖清楚。
纪清越的笑容立刻垮下来,做作的抬手擦擦眼睛:“只因一年前不幸与双亲分散,不知他们可还平安,如今背井离乡来到此处,我来时曾发过誓,找不到双亲便不娶妻。”
李二郎在一边看得一愣一愣的,好家伙!
纪清越借着擦泪,哼了哼。不就是编故事吗!还堵不住你们劝婚拉媒的嘴!
他的故事也不完全是乱编的,来到画里,确实是与父母分别,背井离乡。
婶娘们一看,纪清越悲伤得已经皱起眉头,下一刻就要怆然泪下了,再问下去就是要捅人家的伤处,勾起伤心回忆了,第一次见面哪有这样的,于是她们立刻换了个话题,匆匆介绍自己和住址,也不管纪清越能不能记住,就不再打扰赶紧离开。
现代社会,邻里关系一向不热切,他一时还适应不了这种氛围。
抱一丝了!
与李二郎看过房子后,他们就要回去了,离开前锁好门插回门板,然后两人又去木匠铺领分成,顺便提一嘴定做门窗的买卖。
如今快要到七月了,距离一年之期的分成只剩两个月,分成经历过四个月两百两的高峰后,如今已慢慢回落,山单对于风箱的需求渐渐达到饱和状态。
李大全的木匠铺主要是与官家合作,给铁铺盐坊之类的地方提供货物,其他木匠学会风箱的制作方法后,除了走百姓路线,有的还搭上商队,把风箱卖到更远的地方。
与官府合作地好处除了收入稳定外还有逐渐往上推动的名声,大家都知道李大全是风箱的第一制作者,不过也就只是一个名号而已,要想卖得更远,还是要靠商队。
李大全说,自从解决了珧山匪患之后,其他山匪好像收敛了一些,如今商队的数量开始慢慢变多,而他也终于寻到一支商队,商量贩卖风箱的事。
与李大全告别后,他们又在街上买了不少东西,纪清越自己的生活用品和送给李家的一些礼物。
不论是李阿娘给他送饭,还是李阿爹陪他奔波办户籍,他都该表示感谢。
回到家,纪清越已出不来,送给李家人的礼物由李二郎代他转交,买的都是一些小物件,并不贵重,最贵重的还在地里。
小主,
晚饭时,李阿娘难得说了个好消息,距离新村学建好已经三个月,终于有人愿意来当夫子了!
李四郎听后既忐忑又期待,忐忑是不知道夫子为人怎么样,严不严格,期待自然是想去念书。
但是一想到书院里没有好友,小孩又有点失落。
忽然,李二郎提了一句:“若是四郎去县里念学,阿爹阿娘你们看是否可行?”
李二郎这么没头没尾的话,李阿娘一脸不解:“为何要去县里,县里的蒙学不仅昂贵还远,四郎这般小……”
“今日我在县里打听过,县里的蒙学的确比村里贵一两,拢共要五两束修,可他们教的也比村学多,若四郎以后要科举,提前学习明经的课业,到时便可早几年考县试。”
李三郎当初就是在村学启蒙,进入县学后又花费许多年打好基础,如今十六才参加县试,虽然是正常年龄,但县里有不少十一二岁的学子考过县试,过了县试就能领到廪膳,也就是伙食补助,虽然不多。
除此之外,还可免除家里一人的粮税。
“我这些年也攒了一些银钱,阿娘之前为四郎准备的四两束修,我添一两……”李二郎话没有说完就被李阿娘打断:“胡说什么,哪能用你的钱……”不过她没有马上拒绝李二郎。
最后是李阿爹开口结束这个话题:“回去我与你们阿娘再仔细商量。”
如此这样,李二郎知道阿爹阿娘听进去了。
这下有借口经常去县里了。
对于纪清越选的人,他已经有了猜测,想来送四郎去县里,往后他肯定会感到惊喜。
被议论的主角李四郎呆呆讷讷地抱着大饭碗,疑惑二兄怎么突然说要把他送去县里,县学离家好远的!
委屈,但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