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崔浩高举手中的竹节,厉喝道,“老夫持节而来,代表的是我整个大明!”
郑传道被崔浩这一骂,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张了张口想要再说些什么。
李成桂脸色阴沉,朝着郑传道摆了摆手,冷声道:“大明皇帝陛下的圣旨,本王自当遵从,还请大明使臣先到驿馆歇息,待本王做完大明皇帝吩咐之事,再宴请使臣。”
随后,李成桂看向一旁的近侍,低喝道,“将大明使臣送到驿馆休息,”
崔浩临走前,回头看了眼李成桂,那眼神意味深长。
“岂有此理,那个崔浩实在是欺人太甚!要我说咱们高句丽此时就该联合朱棣和倭国,与大明摆明车马做上一场,”
高句丽武将中,领头的青海君李之兰站了出来,怒声高喝,
李之兰是李成桂的义弟,也是在李成桂在军中最大的臂膀,在军中的地位等同于大明的李景隆。
此人和李成桂一样,都出身蒙元世袭武将世家,不同的是李之兰是女真人,真名叫,佟,豆兰帖木儿。
承政院的都承旨朴忠烈上前一步,劝解道,“不可,大明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李景隆又是百年不出的无双上将,硬碰硬,我们很难有胜算,”
“陛下,华夏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们此时应该忍耐,图谋发展。”
高句丽一直在学华夏,上到朝堂布局,下到百姓税收,几乎都是照着华夏的模子抄袭,偏偏又不用华夏的那些名字…
高句丽的承政院就是仿照大明的翰林院,承政院的都承旨等同于翰林学士,高句丽的内阁暂时还没组建,所以都承旨也就相当于高句丽的丞相,
朴忠烈的话在朝堂上还是有一定力度的,就连李成桂都不得不慎重参考他的意见。
“大明如今内忧外患,不过是只纸老虎,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众人脸色一变,循声望去,开口之人身材高大,相貌英武,正是李成桂的第五子李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