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时期,郭姓主要活动于河南、陕西、山西、山东、河北地区。秦汉时,郭姓已向南北扩散,北抵内蒙古、西至甘肃、东触江苏、西南入四川。
- 三国两晋时,郭姓已经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大地区。唐朝初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 58 姓经江西入福建,以及唐末固始人王审知入闽,郭姓随以河南人群为主体的二次南下移民进入了福建。
- 唐朝中叶,大臣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被封为汾阳王,中兴之功带来了姓族的兴旺,达到鼎盛时期,至今南方和海外的郭姓多数敬奉郭子仪为始祖。
- 宋元明时期,由于北方连续不断的战争,郭姓人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分布格局也发生了变化。明朝时期,山西为郭姓第一大省。
- 在内蒙古自治区华北部分的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华北部分,郭姓有着较为广泛的分布。历史上,山西、陕西等地与内蒙古相邻,人口的迁徙流动较为频繁。一些郭姓人可能因为经商、移民、戍边等原因来到内蒙古。在内蒙古的一些城市、乡村以及草原地区,都有郭姓人的聚居。比如在乌兰察布、鄂尔多斯等地区,都能找到郭姓家族的踪迹。这些郭姓人在当地逐渐扎根,与其他民族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郭姓族群。
小主,
孙姓
- 起源:
- 源于子姓:商朝末,纣王叔父比干,商之贤臣,因直谏而被杀,子孙避难改姓,其中一支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遂姓孙氏。
- 源于姬姓:公元前 1055 年,周公姬旦封康叔於卫(今河南淇县),建立卫国。春秋时,卫武公的儿子名叫惠孙,惠孙的孙子名乙,字武仲,又叫武仲乙,把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姓孙。因此武仲乙又称孙乙,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孙武、孙膑、孙权等都是孙乙的后裔。
- 源于妫姓和姚姓:舜帝的后裔妫满封于陈国,公元前 672 年,陈厉公妫跃之子陈完逃奔齐国,改陈氏为田氏。齐景公时,陈完四世孙田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封田书于乐安,并赐姓孙氏。
- 源于芈姓:春秋初,楚王蚣冒之孙蒍贾,蒍贾之子蒍艾腊,也称孙叔敖,孙叔为其字,出任楚庄王的令尹,其子孙以其字为氏。
- 源于荀姓:汉朝时,因汉宣帝刘询当了皇帝,为避荀音之讳,他下令荀姓子孙不得再姓荀,一律改为孙氏。
- 变迁:
- 孙姓自商末周初立姓之后,一直活跃在河南和山东一带。春秋时期,姬姓孙氏在卫国发展很快,到春秋末,孙氏在卫国失宠,北迁晋国、东迁齐国。
- 秦汉以后,孙姓由山东向四周拓展,西进山西太原,南达浙江南部,向西南达到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