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城,城墙上
五月的天气,难得的晴空万里,一扫连着几日的闷热。自打许山海来到州城的第二天,连着下了好几日的大雨,这便是民间俗称的“龙舟水”。
许山海背着手,缓步走在城墙上。在他身后几步远的距离,韦阿昌带着七八个土兵,前几日负责押送赵立群的四个土兵也赫然在列。
一个箭垛旁,许山海停下了脚步,抬头远望,不知他此刻在想什么。
许久,在不为人察觉的一声轻叹之后,他回身,朝四个土兵招了招手。
“赵队长走的时候没说什么?”待土兵走近,许山海轻声的问道。
“回小先生,我们给他取了枷锁之后,他便径直走了,没说什么。”一个土兵答道。
“只不过……”另一个土兵想补充,却又把话咽了下去。
“只不过什么?”许山海眉头一挑,问道。
“我们出城不久,就见……就见徐爷带了亲兵,在道旁等候。”看到许山海凌厉的目光,土兵犹犹豫豫的说道。
“嗯?他带人去做甚?”土兵的话,大大出乎许山海的意料之外。
“他倒没做什么,只是带着赵队长进了小树林,不一会儿就出来了。”当时,土兵也万分紧张,生怕徐子晋是带人来劫赵立群。
谁知,两人进到树林后,不久便若无其事的出来了,随后便与挥手与土兵们道别。
这本是路程中的小插曲,土兵们谁也没放在心上,只是方才许山海问起,土兵才说了出来。
“嗯,既然没事,你们就下去吧。”许山海轻轻的挥挥手。
弟兄一场,赵立群被押送回山寨,徐子晋提前在城外的道旁等着,做个简单的话别,这实属人之常情,起码,许山海心里是这么认为。
忽然间,远处,传来一阵喧哗。
许山海扶着城墙豁口,朝城墙外的远处望去。
只见,城外的营寨门口,围了不少的人,喧闹之声,便是从那里发出。
“走,你们跟我下去看看。”许山海一掀长袍下摆,匆匆的下了城墙。
这几日,城外的营寨,热闹非凡。
自从征召告示贴出去之后,营寨入口便围满了人。
流民们,最初都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聚在一起,远远的看着。当他们看到,真的有人前来应征,通过了检验,实打实的拿到了告示上所说的安家粮饷。并且,应征者中,不乏他们熟识的面孔。
既然有了带头之人,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营寨前,被一波又一波前来应征的流民围了个水泄不通,哪怕是天上下着瓢泼大雨,都浇不灭他们满满的求生欲。
正如之前,流民韩老五所说“不去投他们,我们一家老小都会饿死。投了他们,就算死在官军手里,起码眼下我还能让家人吃几顿饱的。”
城外的流民们,时刻处于饿毙的边缘,所以,即便明知跟着造反迟早死在官军手里,可是,应征之后,能拿到安家粮饷,起码不会明天就饿毙道旁。
绝境当前,任何人都会选择先渡过眼前的难关,再做其他打算。这便是人性,这便是本能的求生欲。
流民们正是在这种求生欲的驱使之下,围在营寨入口,等待国兴军的人查验。
而一边的出口处,则是冰火两重天。
查验合格的人,拿着到手的钱粮,欣喜若狂。
而那些查验不合格的人,要么垂头丧气的默默离开,要么赖在一旁苦苦哀求,死活不肯离开。
可是,本该发生在出口的一幕,现在却在营寨入口上演。
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两只手拼命的扯住营寨前的一个守卫,不停地哀求,几次作势下跪,都被守卫提了起来。
“大哥!大哥!求求你了,让我们进去吧?”瘦小的身影两手抓住守卫的胳膊,一边不停地摇晃,一边用已经嘶哑的声音哀求着。
“唉~小兄弟,我已经告诉你了,你可以进去,你弟弟年岁太小,不合要求啊!我要是放你进去,回头,我要挨棍子的。”守卫的年纪也不大,遇到眼前的这种情况,也是一脸的无奈。
“大哥!大哥!求求你!”瘦小的身影依旧不放弃,一遍一遍的哀求着。
“瞧瞧你这模样,哪有十六岁?守卫大哥让你进去都已经是照顾了,真是的!”排着队的一个汉子,忍不住出声说道,顺势还翻了个白眼。
“就是,就是,不要在这里误我们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