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达色无碍。声闻无不恛惶。
法性本无瑕翳。众生妄执青黄。
如来引接迷愚。或说地狱天堂。
弥勒身中自有。何须别处思量。
弃却真如佛像。此人即是颠狂。
声闻心中不了。唯只趁逐言章。
言章本非真道。转加斗争刚强。
心里蚖蛇蝮蝎。螫着便即遭伤。
不解文中取义。何时得会真常。
死入无间地狱。神识枉受灾殃。”
虚住和尚复问:请问真俗不二之法。
宝志大和尚答:
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
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觅道。
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
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
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燥。
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他珍宝。
恰似无智愚人。弃却真金担草。
心中三毒不舍。未审何时得道。
宝志大和尚说到此处,罗汉知其心念,一连说出了这个年轻和尚想问的所有佛法问题,道:解缚不二之法,你且听:
律师持律自缚。自缚亦能缚他。
外作威仪恬静。心内恰似洪波。
不驾生死船筏。如何度得爱河。
不解真宗正理。邪见言辞繁多。
有二比丘犯律。便却往问优波。
优波依律说罪。转增比丘网罗。
方丈室中居士。维摩便即来诃。
优波默然无对。净名说法无过。
而彼戒性如空。不在内外娑婆。
劝除生灭不肯。忽悟还同释迦。
境照不二,你且听:
禅师体离无明。烦恼从何处生。
地狱天堂一相。涅盘生死空名。
亦无贪嗔可断。亦无佛道可成。
众生与佛平等。自然圣智惺惺。
不为六尘所染。句句独契无生。
正觉一念玄解。三世坦然皆平。
非法非律自制。翛然真入圆成。
绝此四句百非。如空无作无依。
运用无碍,汝且听:
我今滔滔自在。不羡公王卿宰。
四时犹若金刚。苦乐心常不改。
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
不为八风所牵。亦无精进懈怠。
任性浮沉若颠。散诞纵横自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遮莫刀剑临头。我自安然不采。
迷悟不二,汝且听:
迷时以空为色。悟即以色为空。
迷悟本无差别。色空究竟还同。
愚人唤南作北。智者达无西东。
欲觅如来妙理。常在一念之中。
阳焰本非其水。渴鹿狂趁匆匆。
自身虚假不实。将空更欲觅空。
世人迷倒至甚。如犬吠雷叿叿。”
宝志大和尚说法到此处,眼前这个年轻的和尚向宝志大和尚和宝掌和尚右饶三匝,然后再在他们面前跪拜三次,连说感谢,二僧见他礼仪满满,也和他挥手告别。年轻和尚自然也就离开。
宝掌和尚对宝志和尚说道:“志公法师,又度化一佛门弟子,真是功德无量呀。”
宝志和尚说道:“你这个活了几百年的老和尚,度化的人不是更多?贫僧哪里比得上你呀?”
宝志和尚和宝掌和尚在这个未来被称为钓鱼岛的岛屿过了一天。第二天的时候有继续坐上自己过来时坐的船,继续一边航海,一边领域风光。
二僧漂洋过海,来到了朝鲜半岛,住了几天,又继续航海,到了东海东部与日本九州岛和琉球群岛。并且教育了当地的日本人不要做违背伦理的事情,但是至于他们听不听从建议,就不可知了。当时,宝志和尚还救了一个年轻人,劝他好好练养生炼炁的功法,不要和有怪恶爱好的人交朋友。这个年轻的日本人非常感谢他,对宝志和尚发誓自己以后的后人就是世世代代当打鱼佬都不会当军人,更不会加害以后的中国人。宝志和尚听他说这些话后,心里稍微有些安慰,虽然他知道以后倭奴国的人会大举进攻华夏,做下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能教育好一个好人,那也好的,虽然作用微乎及微。
宝志大和尚和宝掌和尚有大神通,非是凡俗之人,以神通之力加快船在大海运行的速度,很快就来到东南亚各个国家分别是:占城(今越南中南部)、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门答剌(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彭亨(今马来西亚彭亨州)、真腊(今柬埔寨)、暹罗(今泰国)、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勃泥(今文莱)、旧港(今印度尼西亚巨港)。
他们每次停留在一个国家,就会住几天,并且立马就学会了当地国家的语言,并且用当地语言传播佛法,然后他们再到另一个国家,又学会另一个国家的语言,也以此国家语言对当地人民宣说佛法,当地居民很是欢喜。以此类推。
后来宝志大和尚和宝掌和尚又一起来到了南亚地区?的国家:古里(今印度卡利卡特)、柯枝(今印度科钦)、西洋琐里(今印度西南部)、溜山(今马尔代夫)。他们除了宣说佛法,还对当地一些比较相信他们的人说了许多的故事,甚至谈论到西方国家的所谓基督教的上帝其实就是昊天玉皇大帝的分身,那些长着翅膀的天使也是中国神仙的分灵化身,还有所谓的死神也是中国的牛头马面的化身。甚至还说起了西方的诺亚方舟和大禹治水的故事,以此令当地人民叹服华夏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之后,他们又来到了西亚地区?的国家,这些国家分别是:阿丹(今也门亚丁)、天方(今沙特麦加)、左法尔(今阿曼佐法尔)、忽鲁谟斯(今伊朗霍尔木兹)、祖法儿(今阿曼佐法尔)、竹步(今索马里朱巴)。
最后他们又来到东非地区?的国家:木骨都束(今索马里摩加迪沙)、麻林地(今肯尼亚马林迪)、刺撒(今索马里拉索)、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不刺哇(今索马里布腊瓦)。
宝志和尚和宝掌和尚只用半年多的时间就把全国各地都旅游了一遍。宝掌和尚和宝志和尚旅游过后,开开心心地和宝志和尚告别,然后继续隐居。而宝志和尚则返回南梁地区自己住的寺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