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假义兵达,易后废储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590 字 11天前

却说北魏的太和十八年(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正式宣布迁都洛阳。随着迁都的进行,大批鲜卑人源源不断地涌入内地,北魏政府又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鲜卑人的习俗是编发左衽,男子穿袴褶,女子衣夹领小袖,多数人不会说汉语,这些都不符合中原的习俗;且新迁之民初来洛阳,居无一椽之室,食无担石之储,不擅农业,人心恋旧。如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会严重地阻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利于北魏政权的巩固。在王肃、李冲、李彪、高闾等汉族士人的支持下,迁洛之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即着手改革鲜卑旧俗,全面推行汉化。

太和十八年(494年)十二月二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下诏禁止士民穿胡服,规定鲜卑人和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人民一律改穿汉人服装,朝廷百官改着汉族官吏朝服。几天后,又下诏免除迁户三年的租赋,鼓励他们在政府新授给的土地上耕种;他们中的许多人还被选为羽林、虎贲,充当禁卫军。恰在这时,萧道成的侄子萧鸾杀海陵王萧昭文,篡位自立,称明帝。消息传来,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大喜,怒斥萧鸾不忠不义,遂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

于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派遣镇南将军薛真度出兵攻打襄阳,大将军刘昶、平南将军王肃则出发攻打义阳,徐州刺史拓跋衍出发攻打钟离,平南将军刘藻出兵攻打南郑,四路并进。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又特派尚书仆射卢渊,督襄阳前锋诸军,卢渊不愿接受命令,托言未习军事。魏主拓跋宏闻言不许,卢渊叹息道:“我非不愿尽力,但恐曹虎有诈,将为周鲂,奈何!”

(周鲂乃是三国时人。曹虎有诈,将为周鲂”出自《三国志·吴书·周鲂传》,原文为“曹休有诈,将为周鲂”,指曹魏将领曹休(或误写为“曹虎”)被东吴将领周鲂的诈降计所迷惑)

相州刺史高闾上表,略称洛阳草创,曹虎并未遣派人质,必定非是诚心,不应轻举。魏主拓跋宏仍然不从,于是再召公卿集会商议,欲亲自前往督师。镇南将军李冲,及任城王澄,同声劝阻,独司空穆亮,主张亲征。公卿等多半模棱,王澄瞋目看向穆亮而言道:“公等平居议论,俱未尝赞成南征,何得面对大廷,即行变议!事涉欺佞,岂是纯臣所为?万一倾危,试问咎归何人?”

李冲从旁插入话,说道:“任城王所言,确是效忠社稷!”

魏主拓跋宏怫然道:“任城以从朕为佞,不从朕为忠,朕闻小忠为大忠之贼,任城可也晓得否?”

王澄复道:“澄质愚暗,虽似小忠,要是竭忠报国,但不知陛下所谓大忠,究有何据?”魏主拓跋宏无词可答,但气得目瞪口呆,坐了半晌,拂袖还宫。

越日竟然传出敕命,令季弟北海王拓跋详为尚书仆射,留掌国事,李冲为副,一同镇守洛都,又命皇弟赵郡王拓跋干,始平王拓跋勰,分统禁军宿卫左右,自率大军南下。

行至悬瓠,连促曹虎会兵,曹虎终不至。魏主拓跋宏仍然不肯罢兵,警报传达齐朝廷,齐朝廷遣派镇南将军王广之、右卫将军萧坦之,尚书右仆射沈文季,分督司、徐、豫三州兵马,抵御北魏军队。

魏将拓跋衍攻打钟离,由齐朝廷的徐州刺史萧惠休乘城拒守,且用奇兵出袭魏营,击败拓跋衍。刘昶、王肃攻打义阳,由齐司州刺史萧诞抗御,萧诞出战不利,闭城自守,城外居民,多半投降北魏,统计约万余人。

魏主拓跋宏渡淮东行,直接抵达寿阳,众号三十万,铁骑满野。适春雨连宵,魏主拓跋宏自登八公山,览胜赋诗,并命撤去麾盖,冒雨巡行,表示与士卒共同甘苦。见有军士抱病,辄亲自加以抚慰。一面呼城中人答话,豫州刺史萧遥昌,使参军崔庆远出来面见魏主拓跋宏,且问何故兴师?

魏主拓跋宏道:“卿问我何故兴师,我且问汝主何故废立?”

崔庆远道:“废昏立明,古今通例,何劳疑问!”

魏主拓跋宏又道:“齐武子孙,今皆何在?”

崔庆远道:“周公大圣,尚诛管蔡,今七王同恶,不得不诛。此外二十余王,或内列清要,或外典方牧,并没有意外祸变。”

魏主拓跋宏复道:“汝主若不忘忠义,何故不立近亲,与周公辅成王相类,为什么自行篡取呢?”

崔庆远道:“成王有守成美德,所以周公可辅,今近亲皆不若成王,故不可立。汉霍光尝舍武帝近亲,迎立宣帝,便是择贤为主的意思。”

魏主拓跋宏笑道:“霍光何以不自立?”

崔庆远道:“霍光异姓,故不自立,主上同宗,正与汉宣帝相似。且从前武王伐纣,不立微子,难道也是贪图天下么?”亏他善辩,好似宋张畅之答魏尚书。

魏主拓跋宏被他驳倒,几乎理屈词穷,便强作大笑道:“朕本前来问罪,如卿所言,却似有理,朕也未便显斥了。”

小主,

崔庆远便接口道:“见可而进,知难而退,便不愧为王师!”前驳后谀,正好口才。

魏主拓跋宏道:“据卿意见,欲朕与汝国和亲么?”

崔庆远道:“南北和亲,两国交欢,便是生民大幸。否则彼此交恶,生灵涂炭,这在圣衷自择,不必外臣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