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四九就一个人出去吃晚饭了。
而梁山伯则拿着椅子,走出房间,来到门外面的柳树下,坐了下来,看着玉盘初升,星光点点。一边看着夜晚的天空,一边想着他和祝英台的故事了,也是勉励一番了。
梁山伯待坐一会,就去和周士章告辞一番,并规定后日动身,梁山伯称是,方才告辞。
次日的早上,梁山伯去街市买了点东西,收拾好行李,匆匆又过一日。到了临走的这天,依然是一个晴朗的日子。不过他的马已经病死了,只好改为步行。
梁山伯出门不多远,就遇到那棵巍峨的大樟树。他想起那喜鹊的叫声,祝英台还做了一首诗,诗的最后两句,“只是你我莫延迟,然彼金莲点红烛。”
回想到这个情景,梁山伯在心里暗暗嘲笑自己:这还有多明显?那天我若是早点明白了,该有多么好。
这一路上四九跟着梁山伯走走停停,看着梁山伯都不怎么说话,好像在想什么事情。
这个思绪还没想完,梁山伯又走到流水浅沙的地方,又想起来当日祝英台指着一对鹅说,雄的在前面走,雌的后面叫哥哥。祝英台这分明指着鹅,说着自己。
梁山伯心里暗想:这已经对我说明白了。可是我不懂还罢了,还说英台胡闹。哎!
就这样想着想着,一直想过十八里长亭。梁山伯复又想起祝英台当时暗示真没奈何,就提起了家里的九妹来了。而且说愿代九妹作媒。
梁山伯心里又暗自笑自己道:唉!哪里是九妹,那就是英台她自己呀!
小主,
梁山伯想到这里,不免两手一举,叫道:“是我自己太不明白呀!”
四九挑着担子在前走,问道:“相公,有什么不明白的呀!”
梁山伯醒悟过来,随便答应道:“不相干,我刚才捡着一片树叶,以为是女人的玉环呢。”
这一路上,梁山伯和四九是往自己家的道路走的。毕竟离开家三年了,还是要回去看望自己老母。虽然家中有忠心仆人,但是老母一个人在家。
梁山伯他们从上午的时候,一路赶路,近一天的时间,终于回到了家。
梁山伯的母亲高氏走出来,看见儿子和四九,笑道:“我的儿呀,你们回来了。你们过得可好呀。”
梁山伯回答说:“儿过得好呀,您看儿子腮帮子都胖了。”
话说时,四九把担子挑进去屋子里放。
梁山伯对母亲说起了自己和祝英台的事。
梁山伯的母亲说道:“这话说得像故事一样,非常有味,你再往下说。你答应婚事,我并不怪你。但是你答应她家九妹婚事,你这位兄弟不是落空了吗?”
高氏又说道:“你坐下,慢慢的说,你怎样对付你那结拜兄弟吧?”
梁山伯坐下,对母亲说道:“原先我并不知英台是个女子呀。后来,师母叫我去问话,她才说祝英台主仆两个都是女子。她临走的时候,说愿与梁山伯订为婚姻,随身解下玉蝴蝶一只,以为凭证。我说她为双胞所生,有胞生妹妹,叫九妹,许我为婚!师母说,她哪里来的九妹,九妹就是她自己呀。我细想之下,恍然大悟。这玉蝴蝶,是英台给师母,让师母转交给儿子的。儿子打算过些天,去祝家庄提亲。”
梁山伯母亲听了,说道:“我儿只管前去,只是去别人家看望,起码要准备一些对答礼才是。”
梁山伯答应了一声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