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刘庄继位立皇后

济公传奇 王钟亭 3194 字 3个月前

教授五谷种植技术,推动河湟地区从游猎采集向农业转型,传授牲畜蓄养方法,发展牛羊马等六畜规模化畜牧和推广定居生活方式,促进部落人口快速增长,其治理下羌人部落形成二十六个主要部族,至秦汉时期发展为一百五十余支,分布范围涵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

秦汉时叛服靡当,汉武帝始遣将军李息,讨平群羌,特置护羌校尉。汉宣帝因先零羌寇边,复使后将军赵充国,击破先零,屯田设戍。汉元帝时又有叛羌,再遣右将军冯奉世出剿,才得平定。自从爰剑五传世至研,颇称豪健,威服诸羌,子孙遂以研为种号。再传八世,又出了一个烧当,雄武与研相同,子孙更自名为烧当种。王莽末年,中原大乱,四夷内侵,羌人亦还据西海,入寇金城。当时隗嚣据有陇西,不能平羌,索性发粟接济,诱他拒汉。嗣经来歙马援两将军,一再征讨,羌势少衰。独烧当玄孙滇良,为先零卑湳诸羌所侵,发愤图强,招携怀远,竟得收集各部,袭破先零卑湳,据有两羌土地。滇良死后,子滇吾嗣,辗转收抚各羌种,教他攻取方略,作为渠帅。羌种沿革,已见大略。中元二年秋间,滇吾与弟滇岸等,带着步骑五千人入寇陇西。陇西太守刘盱,出兵拒战,为羌所败,丧亡五百余人。滇吾得了胜仗,趁势号召诸羌,于是为汉役属的羌人,亦起应滇吾,相率犯边。明帝方才嗣立,忙遣谒者张鸿,领兵出塞,会同陇西长史闲飒,共讨滇吾。哪知到了允吾县唐谷间,中了滇吾的埋伏计,四面兜击,全军覆没。于是再起马武为捕虏将军,使与监军使者窦固,中郎将王丰,右辅都尉陈欣等,调集兵士四万人,大击滇吾。行至金城郡浩亹才,正值羌众前来,马武系百战老将,便当先冲锋,奔杀过去。羌众不能抵敌,向后退去,马武得斩首六百级,乘胜追抵洛都谷。谷中两面削壁,不便驱驰,羌人却得依险返攻,来战汉军,汉军措手不及,前队多死。还亏马武行军有律,不致自乱,徐徐的退出谷外,安就坦途。羌众却也狡黠,掉头自去,相引出塞。武检点军士,已伤毙了千余人,尚幸全军锐气,未尽消失,乃复整阵追击,直抵塞外。羌人总道汉军败退,不致再追,乐得放心安胆,解甲韬弓,信口唱着番歌,向西归去。不意汉兵从后杀到,吓得羌众魂散魄驰,人不及甲,马不及鞍,又没有山谷可以暂避,偏偏在东西邯间,碰着大敌。东西邯有水分流,中央筑亭,叫作邯亭,邯亭左右,邯水分绕,因名东西邯。这乃是往来大道,并无险阻,汉兵正好纵击,大杀一阵,剁落四千六百颗头颅,擒住一千六百个生口。滇吾滇岸拼命逃生,余众或降或奔,不在话下。马武乃振旅还朝,得增封邑八百户。越二年,马武即病终。垂暮得功,比伏波福运为优。

同时辽东太守祭彤,亦遣偏将讨伐赤山乌桓,斩将搴旗,大获胜仗,威声四震,绝塞无尘。所有沿边屯卒,各请罢归,俾得休息。明帝因羌胡远遁,四海无惊,正好追承先志,修明礼教。乃与东平王刘苍等,议定南北郊祀礼仪,及冠冕车服制度,宗祀光武帝于明堂,登灵台,望云物,临辟雍,行大射礼。总算是父作子述。嗣复援照古制,就辟雍养老,创设三老五更;三老知天地人三事,五更知五行更代,并不是有三人五人。当下拜李躬为三老,桓荣为五更。三老服都纻大袍,织纻为美布,故曰都纻。戴进贤冠,即古淄右冠。扶玉杖;杖端刻玉为鸠,故称鸠杖,亦号玉杖。五更衣冠,与三老相同,惟玉杖不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汉明帝先至辟雍礼殿,就坐东厢,遣使用蒲轮安车,前往迎接三老五更。待他到来,由宾阶升堂,明帝亦起座相迎,作揖如仪。三老就东面,五更就南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汉明帝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哽在前,祝噎在后,实行那夏商周的遗制。及养老礼成,始引太学弟子升堂,由汉明帝自讲经义,徐为引伸,诸儒执经问难,冠带缙绅,都来观听,环列桥门,以亿万计。于是赐荣爵关内侯,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身。李躬事不见列传,且未得侯封,不知何故令为三老?桓荣年已逾八十,屡因衰老乞归。明帝刘庄但加赏赐,不令告退,且始终以师礼相待,未尝失敬。桓荣由少傅调任太常,明帝刘庄犹随时存问,往往亲临太常府中,使桓荣就东面坐着,特设几杖,召集公卿百官,及荣门生数百人,向桓荣问业。诸生或向皇帝请益,汉明帝辄谦让道:“太师在是,不必问我!”至罢讲散归,尽把太官供具,移赐与桓荣。桓荣有疾病,太官太医奉诏前往视看,陆续不绝。既而疾笃,由桓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汉明帝又亲自前往问候,入街下车,拥经而前,抚桓荣垂涕,面赐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多时方才别归。自是公卿问疾,不敢复乘车到门,步至桓荣室,悉拜床下。及桓荣寿终,汉明帝亦亲自变服,临丧举哀,赐葬首阳山。桓荣长子桓雍早殁,少子郁应当袭爵,桓郁愿让封与兄之子桓汛,明帝不许,郁乃受封,所得租赋,仍畀兄子,明帝甚以为贤,召为侍中。郁之贤,实过乃父。

惟汉明帝刘庄既尊礼师傅,复追忆功臣,特就于南宫云台中,图绘遗像,共得二十八将,再加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四侯,合成三十二人。当时诸人多已亡故,赖有云台遗迹,表着千秋,特将官爵姓名,照录如下:

太傅高密侯邓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马成

大司马广平侯吴汉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琅琊太守祝阿侯陈俊

建威大将军好畤侯耿弇 骠骑大将军参蘧侯杜茂

执金吾雍奴侯寇恂 积弩将军昆阳侯傅俊

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坚镡

征西大将军阳夏侯冯异 上谷太守淮阳侯王霸

建义大将军鬲侯朱佑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虏将军颍阳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骠骑大将军栎阳侯景丹 右将军槐里侯万修

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 太常灵寿侯邳彤

卫尉安成侯铫期 骁骑将军昌成侯刘植

东郡太守东光侯耿纯 城门校尉朗陵侯臧宫

捕虏将军扬虚侯马武 骠骑将军慎侯刘隆

横野大将军山桑侯王常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