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未走出军营,就听到王贲的命令,要求士兵去军需处领酒,准备彻夜狂欢。
商队成员们满腔愤怒,恨不得立即飞至阳关,将这个秦军将领的恶劣行径告知守军,趁机在秦军酒醉时发起突袭,彻底消灭他们。
守卫阳关的将军听完密探的汇报,明白秦军营地此刻歌舞升平,酒宴不断。结合商队首领的情报,他意识到这是夜间袭击的好机会。他认为这位失势的将领急于立功以回归朝廷,因此冒险行事。
副将提议趁机突围,将军摇头道:“兵法讲究虚实相生,他们看似不堪一击,可能是在设局诱我们入瓮。鲁莽行动是最愚蠢的。”副将认为是白天战败后,商队的出现使他们借此振奋士气。将军反驳说,这不可能预见到商队的到来,并强调谨慎的重要性。
送走副将后,将军再次派出密探探查秦军动态。密探回报,秦军营地满是空酒坛,士兵们醉醺醺地四处躺倒。尽管守将不信,但密探出示的秦军旗帜确凿无疑。
得知 后,守将急召副将,准备趁夜暗袭。副将提出已是深夜,士兵需要休息,不应扰民。将军反驳,敌人此时最松懈,他们将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赢了这场后再补眠。
队伍悄无声息地集结,商队未察觉。阳关士兵抵达距秦军大营仅百米处,首领下令弓箭手先用火箭攻击。火焰迅速蔓延,部分未醉的秦兵呼喊救火,但大部分仍在沉睡。
守将欣喜这场近乎完美的突袭,感激王贲带来的机会。他下令全军出击,士兵们以为胜券在握,纷纷欢呼向前。
然而,当他们深入秦军大营,发现其实营地已空无一人。那些巡逻的秦兵不过是寥寥数队,制造了错觉。意识到情况有变,阳关守将急忙撤退,但还没来得及调转马头,就被早已埋伏的秦军箭雨包围。
王贲一声令下,秦军营地内烟火四起,从营门到围栏再到营帐,瞬间烈焰熊熊,蔓延至整个军营内外。王贲站在火海之外,对阳关守将道:“小子,我看似糊涂,实则明了,而你,聪明过人。”“聪明人嘛,就是要懂得适时把握机会。”他说。
面对步步逼近的危机,阳关守将已陷绝境,然而,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在绝境中往往能找到生机。阳关城的步兵迅速集结,清出一片无火区域,用盾牌叠加成临时的防护墙,利用秦军燃烧的栅栏作为自身的防护屏障。
秦军士兵被火场阻隔,无法直接出击,王贲见敌军如龟行稳进,弓箭威力受限,判断只要火势稍减,他们便会趁机突围。这让王贲焦虑万分,他下令搬运沙袋,欲在火线一侧铺出一条通道,以便士兵冲击敌阵。
大秦士兵人多势众,很快完成了任务。王贲激励道:“士兵们,敌人已是瓮中之鳖,无路可逃,你们的任务是彻底消灭他们。”“大风!大风!”秦军齐声回应。正当王贲鼓舞士气之际,意外发生了。
被困于火海中的敌军,仿佛乌龟般缩头不出,却突然打破防守阵型。他们并未逃跑,反而是沿着秦军铺设的小径,从火海中奋勇冲出,直指坡顶的秦军,主动发起攻击。因为他们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时刻,惧怕死亡只会加速 ,唯有勇敢面对,方能逆转乾坤。
阳关守将失去了求生的希望,原本以为的良机,却是秦军精心设下的陷阱。他曾研读无数兵法,却在这关键之时陷入重围。他的失误不仅关乎自身,更是数千将士的命运。
他向部下下达了最后的命令:“用生命换取生命,绝不让敌人小觑我们楼兰军士。”楼兰士兵纷纷丢掉盾牌,磨砺战刀,决心不再寻求任何保护,只求一搏。那些最先冲出火海者,即便身上仍有火光,也毫不犹豫地扑向秦军,甘愿玉石俱焚。这一举动令秦军惊慌,纷纷后撤,为楼兰军队开辟出更多空间。
随着楼兰士兵持续冲出,局面逐渐转变。他们并非急于求胜,而是逐步压迫,为后续人员制造机会。形势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楼兰军队越聚越多,对抗秦军的阵型越发有力。此刻,王贲懊悔自己的急躁,后悔没有采纳张良的智谋,让楼兰军队陷入包围。
如果自己不急于求胜,再烧一刻钟,局势或许不会如此胶着。原本看似压倒性的胜利,如今变为势均力敌。秦军虽占据心理和气势的优势,但人数劣势明显,仅有四千余人。
尽管楼兰军队损失不小,但他们斗志昂扬,且不断有人从火场逃生,双方实力一时难以决定胜负。秦军深知,每拖延一秒,对手的力量就会增强一分,胜利的可能性也随之减少。
在这种压力下,王贲展现出当年统六国的勇气,亲自挥刀冲向敌人。身后将士受到鼓舞,跟随其后。然而,他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敌军全是步兵,长枪大戟对他的短柄马刀形成明显优势。放弃骑兵机动性,与步兵硬碰硬,是战略上的失误。他意识到,必须尽快请求弓骑兵远程支援,挽回颓势。
面对王贲的困境,张良的计谋犹如深思熟虑的布局。他精心策划的策略让王贲陷入险境,包括利用美酒狂欢吸引楼兰士兵劫营,这一切都是赢欢这位军师背后的巧妙安排。张良不仅是王贲身边的智囊,更是赢欢在王贲阵营内的卧底,他的担忧与建议都通过秘密渠道传递给赢欢。
然而,王贲的骄傲和自负导致了原本稳操胜券的局面反转,如同司马光砸缸一般,反为敌人提供了生机。如果对手是普通将领,可能会在灾难后逃离,但楼兰阳关守将的英勇使战局出现了转机,即使在劣势中也能巧妙扭转。
远处的张良目睹这场神奇的逆转,不禁联想到长平之战中的白起和赵括,而他此刻正面临类似赵括那样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