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家有喜事,或者有朋自远方来,举办宴席,喝点小酒庆祝一下,无咎。但是如果有酒必饮,来者不拒,以致饮酒过度,被酒打湿了头,最后还吐得昏天黑地上医院。这种酒桌上的诚信其实并不符合君子的正道,有失体面。
这句话大有深意。
比如你的事业取得巨大成功,地位节节高升,你的生活水平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但是如果因此贪图享受,奢靡无度,那你马上既济变未济。
又比如开国君主好不容易打下江山,辛辛苦苦稳定局面,国库里也有了盈余,这个时候当然应该大宴天下,封赏群臣,但是千万不要乱来,国库里那些银子看起来很多,其实并不经花。
孙中山先生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使国民剪去了长辫,脱下了长袍,接受了民主、平等、自由的新观念,实现了由外到内的蜕变。
但他开出的这份救国药方,很快就暴露出药不对症的弊病。在辛亥革命中成长起来的南北军阀们各自分裂割据,在相互倾轧中逐渐失去了救国救民的本心。在国家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的思想越发深入人心时,北洋军阀们却在倒行逆施尊孔复古,这让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从文化思想上动摇封建旧思想。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由陈独秀任主编,李大钊为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编辑工作。不久迁往北京并改名《新青年》,以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人为主要撰稿人,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确立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校训,邀请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聘请李大钊、胡适、钱玄同等新知识分子到校任教。
北京大学,于是和《新青年》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集中抨击孔孟儒学,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后来,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8年1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一号改用白话文,采用新式标点符号,刊登新诗,推动了先进革命思想的传播和文学创作的发展。同年5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鞭挞旧礼教旧道德,指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统治历史就是吃人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