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孙中山先生始料不及的事,袁世凯在北京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解散国会,又通过约法会议修正《大总统选举法》,使他成为终身制总统,并可将总统职位传给子孙后代,从此开启独裁统治。
这个在满清朝堂上成长起来的独裁者,他的最终目标是复辟帝制。为此他恢复了卿、大夫等封建时代的官职,同时恢复了祭天祀孔制度。
在对外邦交上,袁世凯延续满清政府惯例委曲求全、妥协退让,全部承认欧美列强在华特权。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他在领土问题上巧妙周旋,确保中国领土没有遭受更多损失。比如他签订《中俄蒙协约》,确保了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拒绝承认英国签署的《西姆拉条约》,而将西藏问题暂时搁置。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袁世凯试图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以免国家卷入旋涡。但是日本人如附骨之蛆一般,对它们的大陆政策和侵略中国抱有疯狂的执念。
日本人在争取到英美俄的支持后,对德国宣战,夺取了原由德国占据的中国山东胶州湾。随后,他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拟定所谓的《对支政策文件》,即臭名昭着的“二十一条”,希望袁世凯尽快答复。
袁世凯残存着最后的理智。他当然能看出“二十一条”包藏的祸心,但一方面因为中国的弱势地位和他的个人私心,他没有理由拒绝日本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也不愿因此受天下人指责。
他持续拖延谈判进程,试图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不过于丧失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与日本人达成共识。
日本人不想给他太多周旋的空间,以换防为名增派军队到大连、青岛及塘沽等地驻扎。在以武力威胁的同时又诱之以甜枣,表示保障袁世凯的大总统地位及身家安全,并答允择期协商归还胶州湾事宜。
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诱下,1915年5月9日,袁世凯答应了日方的最后通牒,史称五九国耻。当月,双方紧锣密鼓签署一系列条约,总称为《中日民四条约》。
条约具体内容此处不做陈述,总之如果按照执行,中国将彻底沦为日本的附属国。
消息披露之后举国哗然,国内各大报刊竞相发表尖锐评论,痛斥“二十一条”侵害我国重大主权,呼吁坐而亡不如战而死。
青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出版印刷的《明耻篇》上愤然题诗: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不仅国内反对声音高涨,海外华人也纷纷致电外交部表示抗议,其中尤以留日学生反应最为激烈。袁世凯对此置若罔闻,他正忙着图谋复辟帝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