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明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随着天幕将全文朗诵出来,古人也渐渐对宋濂有了一些了解。
明朝朱元璋对于宋濂是相当熟悉的,这不是指给太子的老师吗?
朱标对于自己老师的经历也是略有了解的,严重尊重之余也有了一丝心疼。
宋濂笑笑,自己一路走来,能有今日的成就也算是很满足了。
马生则只有兴奋了,感谢宋先生,自己也算是出名了。
【我觉得《送东阳马生序》写的有些虚伪,是不是我的心态有问题?】
【或许宋濂早就猜到后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在文章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是“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翻译过来就是:了解我宋濂的知道我这篇序是在勉励同乡的年轻后辈好好学习,不了解我宋濂的人会说我这篇文章倚老卖老、好为人师、夸耀自己。】
古人倒是还没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虚伪,很多读书人也是写过类似的来个鼓励同乡或者同窗的。
不一样的是,这位宋濂也算是心思缜密了,至少自己写的时候可是没有在文章上写上这些解释。
宋濂本人则是觉得有一点点的冤枉,当时写的时候也只收谦虚一下,自己还真没猜到后世的想法。
(我相信宋濂说的都是真的,除了“略无慕艳意”,不然也不能记这么久,要知道这篇序可是他老年的时候写的,宋濂后来可是大官,幼年见识过的这些珍宝,老年早已经知晓都是什么甚至其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