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样也好,经过土壤和水质的加成,种出来的水稻,估计比东北黑土种的五常大米,更好吃!
想到这里,郑乾起身,打算找父亲问问村里耕地的情况,虽然自己是农村人,但村里有多少水稻耕地,还真不知道,主要是以前没关心过这方面。
来到父亲门口,敲了敲门:“爸,休息了吗?”
屋里的灯亮了,然后是一阵脚步声,郑国雄披着外套,打开门:“没睡呢,咋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爸,咱渔晚村,总共的水田耕地,大概有多少啊?”
“你问这个干啥,想当村干部啊?”
“说啥呢,就是好奇问问。”
“耕地面积按人口来的,目前延续着的还是好久之前的分配模式,每家按每口人2亩地的标准分配的,那时候村里人多,像我们家,一共七口人,能分下来14亩耕地。”
“这么多吗?14亩地,种起来那得多累啊!”
“只会嫌地少,不会嫌人累,咱这边又不是大平原,有些耕地限制多,平均下来每亩地也就产出六七百斤粮食,不多种一点,哪来的钱造房子?还供你上大学?”
郑乾越来越感受到上辈人的不容易,所有的产出,只能靠土地里的庄稼。
“那咱村这么多户人家,按人头的话,应该不少亩吧?”
“大几百亩肯定有的,具体多少,得问问强叔。”
“行的,爸,那我心里大概有数了,你先歇息。”
“你该不会想把村里的地全部承包吧?”郑国雄反应过来,好奇的问道。
“既然要承包,那索性就都包圆咯!”
回到房间,郑乾大概估算了一下,按照人均2亩地的话,渔晚村的耕地面积不会少。
父辈那一代,兄弟姐妹多,每家七八口人,都很正常,50户人家,算下来确实有七八百亩耕地,然后再算上旱田和菜地,千亩肯定是有的。
硬性条件达标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尽快跟村集体签署承包合同,这样就算是达成任务要求了。
这期间,还剩唯一一个问题,那就是郑国彪四兄弟这个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