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媒婆听到虎头的理由,当真是啼笑皆非,人家姑娘不嫌弃他大,他反而嫌弃人家小了。
不过谁叫这是秦家大公子呢,胡媒婆初战失利,很快就给虎头找了一个又一个,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
王丽梅气的直拍大儿子,“你这小子,嫌弃这个嫌弃那个,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
虎头也很无奈,“娘,我就是想找个没那么小的,她们都太小了,这叫我怎么成亲?”
“小,谁不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我嫁给你爹时,不也是十六七岁?”
虎头委屈,“爹是爹,我是我,我不喜欢……”
嘿,这小子还讲起喜欢不喜欢了。
王丽梅再怎么气,有秦扶清护着她大哥,她也没法子。
县里的媒婆还在给虎头想办法找合适对象呢。
那边秦家收到一封来信。
秦木桥同母异父的妹妹,也就是秦扶清仅剩的三姑奶奶,一家人遭了灾,想要来投奔秦木桥,来之前,特意托识字的先生写了一封信,询问可否前来投亲。
当初秦木桥回家乡给爹娘迁坟,他爹这边的亲戚吃拿卡要,反倒是给他娘迁坟的时候,他娘后生的几个孩子待他如至今。
才让他顺利把娘的坟给迁到青牛村。
当初说若是他们想来烧纸,尽管来便是,可这三年五载地过去,离得实在太远,也没人前来。
如今看到这封信,秦木桥可激动了,“怎么会遭了灾呢?”
他老家在更北方一些的睢县,了解后才知,今年夏天开始,睢县久晴无雨,耽误庄稼生长,到秋里又闹起蝗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
三姑奶奶嫁的人家不算殷实,人口众多,眼看着到了年关,只怕是囤的粮食不够全家人吃,怕饿出人命来,三姑奶奶便想起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来。
想着当初秦木桥许诺她若是遇到困难尽管来寻,三姑奶奶纠结许久,才下定决定在冬至前找人写信寄了过来。
秦木桥把家里众人都叫来,当众拿出那封信,他自然是想帮助妹妹,可总要过问家里人。
妻子郑氏问道:“今年家里收的新粮多,又不用缴税,再来十口人也吃不完,他们想来来了就是,可安排他们住在哪呢?”
秦家虽然新盖了房子,可家里人多啊,三代同堂,孙辈的都大了,哪个都想独占一间屋,再加上有几个读书人,总图个清净。
这要是一口气来十几口人,也不方便。
“老大,老二,你们都说说。”秦木桥又问向俩儿子。
秦春富看看弟弟,秦冬财摸摸鼻子,看向秦扶清。
这家里真正说话管用的,还是秦扶清啊。
秦扶清想了想,他也不知道睢县灾害有多严重,不过他对三姑奶奶的印象还挺好。这么几年过去了,要是三姑奶奶真是图利的人,早就来寻亲沾关系了。
可她现在才想着来,来之前还特意写信询问,估计是真的遇到了麻烦事。
小主,
就算不是爷爷的亲妹妹,是什么远房亲戚,秦扶清也没法在有能力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放任有人饿死。
于是便道:“现在离冬季还有段时间,再起几间屋子也不算什么难事,村里人手多。”
秦木桥高兴极了,“这个好,这个好!”
秦扶清都这样说了,秦家其他人也没意见。
秦扶清研墨提笔写信,让秦行送到县里镖局,找些镖师同去睢县,秦行也去,把三姑奶奶一家接过来,另外再打探打探睢县灾荒的情况。
睢县距离安溪县有一两百里路,若是睢县灾荒实在严重,说不定灾民会扩散到本县,到时候事态会变得不可预料。
翌日秦行就领命而去。
他前脚走,后脚秦扶清就找够人起新房,新房离秦家不远,原本的两进两出的院子加两栋建筑就成了三进三出的院子,将来做待客用也行。
这些日子,秦家事情可真不少,家里人都忙的前脚不沾后脚。
收回来的粮食要入粮仓,家里的佃户辛劳一年,秦扶清成了举人,家里几百亩地都不用缴税,收回六成粮食,剩下的都是佃户的。
如此大方,让佃户们欢喜的就像是过年一样,到明年,估计有更多人想佃秦家的田。
佃户多是附近百姓,秦家要起新房,他们免费都愿意来帮工,秦扶清肯定不会克扣这些钱,他挣钱容易,这些年挣钱难,没必要从百姓身上挣钱。
除此之外,庙会,县里的青楼改造,各种各样的筵席邀请……
秦扶清忙狠了,慢慢就把前不久的少年心事隐藏在心底。
五日之后,秦行带着三姑奶奶一家回来了。
三姑奶奶一家足足有十四口人,四代同堂。
三姑奶奶的夫君早已病死,她膝下有两个儿子,儿子又有媳妇子女,还有一个妙龄姑娘,说是三姑爷爷的表房侄女,遭难前来投奔王家,谁知道王家也自顾不暇。
秦木桥愿意帮助同父异母的妹妹,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他们还带了个与秦家三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来,三姑奶奶对此很不好意思。
兄妹二人头发花白,一见面,三姑奶奶就哭了起来,剩下的小辈皆是垂泪。
他们身上衣服没什么补丁,就是长久奔波看起来有些脏,孩子们也不算太瘦。
秦扶清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场景,可还是待在爷爷旁边,听三姑奶奶讲睢县的事情。
睢县的旱灾其实不是从夏季开始的,从上半年五六月份就显露兆头,那时候河里井里还有水,他们挑水抗旱,才没让上半年损失太严重。
谁知道下半年旱灾加重,人都快没水喝了,再加上秋季闹起蝗灾,朝廷赈灾没下来,反要收粮税,眼看着家里粮食渐渐变少,三姑奶奶吃过饥荒的苦,怕家里子孙遭难,这才想着投奔秦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