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看着黄贵信誓旦旦,指着自己脖颈的模样。
疑惑,从心田浮起。
他凭什么,敢讲这样的话?
真的,敢拿脑袋来赌他杨慎的人品?
还是说,他黄贵能够确定,旁人拿不走他的脑袋?
是的,杨慎打从一开始就对黄,鲁,魏三人充满了不信任。
即便,他们表现出情真意切的模样,可杨慎在内心始终却保持着冷眼旁观的状态。
他杨慎可已经过了那热血上头,满脑门子都是扬名的年纪。
他成家立业甚至生娃儿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还不够成熟稳重,但对人,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一个成年人,不会轻易的让另外一个成年人走入内心,观瞧出来他真实的一面,也很少会因为一些言语,一些未必真实的事情,而动摇内心。
“黄老头颅,便暂寄于尔脖颈之上吧,本官要之无用,本官来此,乃是领受朝廷之命,绞杀玉泉山之贼也,至于其他事情,本官一律不管,亦无问询之兴!!!”
黄贵直接表露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继而一股子愤怒的情绪,似乎在他的老脸上蕴藏,口中还是温和言语“大人,您不可弃肃宁百姓于不顾啊,我等正是知道,是您杨大人带兵卒将领来我肃宁,知道您过往名声,亦知道君之父亲,当朝首辅杨廷和杨公乃是正直君子,治国能臣,因此才迫不及待求于您身上。”
“笑话!!!尔等报上朝堂的可就只有玉泉山三百匪寇,结营扎寨,盘桓数里,依次布置,军中士卒亦作此准备,朝令夕改,岂不是将普通士卒之性命,当作儿戏?”
这亦是一句场面话,这年头就没几个当官的,真把士兵的命当作命!
可这却明白无误的表达了杨慎根本不上道的态度。
你要人办事?空口白牙怎么成?
这其实是来自于陆斌平日里所介绍,所描述的人间百态,官员百态以及世族百态中做出的一次赌博。
他现在不确定这些人表现出来的情真意切,是否为真,不确定陆斌所描述的那些事情是否为假。
一些陆斌口中,话本故事中常会出现的情节是否就会在人间出现。
倘若,倘若,倘若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绪,譬如黄贵那副可斩吾头的悲情,是真的呢?
要是真的,就说明陆斌的言语,毕竟来自于一些并不可靠的东西,说明这个世道,儒生,读书人,官员,士子,家族都有秉持礼节,恪守德行的可能。
如若,行于世上的这种人有很多,那么儒家的品行,儒家的道路,就没有错漏之处,而践行此道的人,也不曾短缺,路无错,自当大道上行,不违初衷。
因此,虽然杨慎表露出一副可恼可恨的模样,但眼睛却紧紧盯着三老以及张濂。
他们当中只需要有一个人,表露出憎恨的情绪,愤怒的态度,哪怕只是一拍桌子,或者将杯子摔在地上,杨慎就会改变态度,向人表露真实情绪,并就他们方才提出的困苦,着手解决。
“吾等,吾等......”看起来脾性火爆些的鲁平,此时眼中闪烁着犹疑的神色。
“吾等却不知,要用何方式,才能够让杨大人,排除万难,斩贼杀寇 ?”
魏章打断鲁平言语,十分冷静的问道。
黄贵精明,表露出了愤怒的姿态“大人!你乃是朝廷命官!!怎可,怎可说出这样的话来!!!你可知,你若是退去,蒙难的得是多少无辜百姓乎!?”
“我如何不得退?吾之大军,兵不过三千,将不过数人,老练之士百人而已,出行剿匪,受召讨贼,吾父讨保,我讨的是军功,不是送死!!!”
这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我杨慎出来,不是真的就单纯出来剿匪的,我是来捞取功劳,攫取家族利益的。
既然王守仁能通过打宁王,捞一个伯爵回去,我凭什么捞不得一个县子,县男的爵位?
武勋总是比文功更保值不是吗?
这是非常合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