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努力或许能让“8号工程”提前启动,也算是没有白费心机。
第二天的初步谈判正如唐建军和许恪预期的那样,IAI(以撒航空工业公司)提出了令人咋舌的价格标签:
- EL/M-2021B雷达系统的专利授权和技术转让要价2500万美元,还不包括信号处理算法。
-电传操控系统与1553B数字总线技术则标价4000万美元,加上派遣专家协助工作的额外费用,每人每天高达500美元。
-“LAVI”项目的技术文件、实验数据,甚至允许派遣观察员参与后续研发,总价竟高达2亿美元!
-相较之下:“怪蛇3”短程空对空导弹单价12万美元显得较为合理,但生产线和技术授权仍需5000万美元。
“看来IAI是打算一单生意吃三年啊!”
第一天谈判结束后,许恪看着报价单感叹道:“他们真把我们当大肥羊了。”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在卖方市场中,IAI知道我们急需这些技术却难以找到替代卖家,所以试探性地开出了高价,以观察我们的反应。”
苏晨解释说。
许恪一边翻阅报价单,一边嘟囔着:“现在想想,当初我卖给你的那些装备真是便宜了。以后得涨价!”
苏晨不以为然:“你涨个试试?我会求你不成?IAI之所以敢喊高价,是因为他们的产品稀缺,全球能提供类似技术的屈指可数。
而你提供的装备,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价格也不高。如果不是看在老乡的情面上,我根本不会考虑。”
听到这里,许恪有些气愤:“什么叫随处可见?像‘红箭73B’这样的武器在战场上表现优异,威力惊人!”
“确实不错,但同类产品很多,比如老美的‘陶’式导弹、鹰酱国的‘旋火’、奥国的‘米兰’和‘霍特’,甚至是IAI自家的‘哨兵’。
即使尔娄斯的‘短号’导弹我也能找到。而且,‘红箭73B’首次参战是在缅玉战役,战绩斐然,这等于是我给你们打了个广告。
将来你们卖这款武器时肯定要提到这次胜利。
本来我还想提广告费的事,但考虑到电池是我厂生产的,算了吧。所以,你还好意思谈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