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方天定布置守城计划

李星群翻身下马,接过印匣,语气温和:“知府大人深明大义,本将感激不尽。你放心,我大启军队绝不扰民,秀州的百姓该种田的种田,该经商的经商,往日方天定苛捐杂税,尽数废除。”

知府闻言,脸上露出喜色,连连躬身道谢。周围的百姓见知府归降后受到善待,也纷纷围上来,有的递上刚煮好的热茶,有的捧着自家种的瓜果,嘴里念叨着 “终于盼来救星了”。

大军继续前行,沿途的州府果然如斥候所说,大多敞开城门,官员带着百姓在城外迎接。就连之前一直观望的绍兴府,也在李星群大军路过时,派人送来粮草和兵器,以示归降之意。方天定的恶名像一块巨石,压垮了江南各州府对 “方腊政权” 的最后一丝信任,反而为李星群铺平了道路。

“大人,粮道那边有消息了。” 负责粮草的参军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书,“鄂州到临安的水运已通,沿途州府都愿协助转运,但成都府路那边送来的粮食,比预计的少了三成。”

李星群接过文书,眉头微微一皱:“怎么回事?成都府路不是说每月能调运五万石粮食吗?”

“参军叹了口气,解释道:“成都府路今年遭了旱灾,本地粮食本就紧张,能调出三万五千石已是极限。再加上从宜宾到鄂州的水路长,沿途要经过十几个码头,损耗不小,还有些归降的州府急需粮食救济,又分走了一部分,到咱们这里,就只剩三万石了。”

云莘兰在一旁补充:“虽然江南各州府归降后,也能提供一些粮食,但临安府周边被方天定搜刮得太狠,百姓手里没多少存粮。咱们三万大军,加上归降的士兵,每月至少要消耗四万石粮食,现在还差一万石的缺口。”

李星群沉默片刻,手指轻轻敲击着马鞍:“先把现有粮食按人头定量分发,优先保证士兵的口粮,归降州府的百姓救济,让他们自己先筹措一部分,我们再从鄂州调运些杂粮补充。粮道刚通,慢慢来,总会好的。”

参军应声退下,李星群抬头望向临安府的方向,眼神变得凝重:“方天定手里有一万毒人,虽然残暴,但战斗力不容小觑。我们不能靠得太近,免得被他突袭。传令下去,在离临安府六十里的凤栖山扎营,那里地势高,易守难攻,还能随时观察临安的动向。”

“是!” 亲兵领命,转身传达命令。

大军行至凤栖山时,已是暮色降临。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搭建营帐、挖掘壕沟、布置哨卡,忙而不乱。篝火渐渐亮起,连成一片火海,映得山上的树木如同剪影。李星群站在山顶的了望台上,望着远处临安府方向的夜空 —— 那里一片漆黑,没有半点灯火,仿佛一座死寂的孤城。

“大人,营帐都搭好了,哨卡也布置完毕,每十里派了一队斥候巡逻,确保不会被毒人偷袭。” 杨文孝走上了望台,手里拿着一张营地分布图。

李星群接过图,仔细看了看:“很好。让火枪营把火炮架在营地两侧的高地上,若是方天定派兵来攻,先用水炮轰退他们。另外,再派人与杭州府的守将联系,让他随时盯着临安府的动向,一旦有方天定要逃跑的迹象,立刻通报。”

杨文孝点头应下,又道:“大人,江南各州府归降后,咱们的兵力也多了不少,要不要趁现在士气正盛,试着攻一次临安?”

“不急。” 李星群摇头,目光落在远处的篝火上,“方天定已成困兽,越是被逼急,越会用毒人拼命。我们现在粮草虽有缺口,但粮道已通,只要稳住阵脚,耗也能把他耗死。再说,我们还要等方腊从商丘回援 —— 若是我们现在攻城,方腊说不定会放弃商丘,转头来救临安,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反而不利。”

杨文孝恍然大悟:“大人考虑得周全!是属下急功近利了。”

“战场之上,最忌急功近利。” 李星群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我们已经拿下湖州,又收了江南各州府,胜局已定,没必要冒这个险。等方腊回援,我们再一举将他们全歼,才能彻底平定江南。”

夜色渐深,凤栖山的营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和篝火燃烧的噼啪声。李星群站在了望台上,望着临安府的方向,心里清楚 —— 这场战争,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方天定的毒人虽狠,却失了民心;方腊的援军虽强,却远在商丘。只要他们稳住阵脚,不出差错,临安府的陷落,只是时间问题。

远处的临安城内,方天定正站在节度使府的屋顶上,望着凤栖山方向的篝火。那些篝火像一颗颗明亮的星辰,在黑暗中连成一片,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知道,李星群已经来了,江南各州府归降的消息,也早已传到他耳中。现在的临安,已成一座真正的孤城,唯一的希望,就只剩下远在商丘的父皇,和手里那一万个面目狰狞的毒人。

风从钱塘江口吹来,带着咸湿的气息,也带着一丝寒意。方天定握紧了手里的折扇,指节泛白 —— 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撑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