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报仇的机会,咱们现在就有!” 李星群走下点将台,一步步走到王三面前,将手里的长枪递到他面前,“你看这枪杆上的印子,是邓统领为护我留的。他没说完的话,咱们替他说;他没报的仇,咱们替他报!” 他转身指向校场东侧的装甲车,阳光正一点点穿透薄雾,照在铁壳上,反射出的光落在士兵们脸上,像燃起的火苗,“俞大匠昨夜没合眼,把装甲车的车轮都换了包铁的,说要让它们能在泥地里碾着南疆人的蛊虫走;红衣大炮的炮口,已经对准了南疆人的营寨,就等咱们一声令下,把他们的粮草、帐篷,全轰成灰!”
他走到一个年轻士兵面前,那士兵脸上还带着稚气,眼里满是恐惧,手里的火枪都在抖。李星群伸手按住他的肩膀,声音放得柔了些:“你叫李小六,对吧?你娘托人给你带的信,我看过了,说家里的麦子快熟了,等着你回去收。咱们现在守住巢湖,就是守住你家的麦子,守住所有弟兄家里的田、家里的人 —— 要是咱们退了,南疆人会把你家的麦子烧了,把你娘掳走炼毒人,你愿意吗?”
李小六猛地摇头,眼泪 “啪嗒” 掉在火枪上:“俺不愿意!俺要杀南疆蛮子,俺要回家收麦子!”
“好!” 李星群的声音陡然提高,他转身面向所有士兵,举起自己的佩剑,剑身在阳光下亮得刺眼,“弟兄们!隔离区的弟兄还在等着咱们救,邓统领的仇还在等着咱们报,家里的爹娘妻儿还在等着咱们回去!现在,愿意跟我一起扛着枪、驾着装甲车,把南疆蛮子赶出巢湖的,举起你们的武器!”
第一个举起武器的是王三,他用左手抓着邓雨薇的长枪,枪尖指向天空;接着是李小六,他握紧火枪,手指扣在扳机上;然后是校场东侧的弓箭手,他们 “哗啦” 一声举起长弓,弓弦拉得紧绷;连远处负责做饭的伙夫,也扛着菜刀跑过来,大声喊着 “杀蛮子”!
武器如林般竖起,晨雾彻底散去,阳光洒满校场,照在士兵们带泪却坚定的脸上。王三忽然朝着枫香林的方向跪下,声音嘶哑地喊:“邓统领!俺们要替你报仇了!你在天上看着,俺们一定守住巢湖!” 其他士兵也跟着喊起来,“报仇!守住巢湖!” 喊声震得校场边的树枝簌簌落叶子,连隔离区的士兵也趴在栅栏上,跟着一起喊,有的还举起没受伤的胳膊,用力挥舞着。
李星群看着眼前的景象,眼眶也热了。他举起佩剑,高声喊道:“明日制定计划,后日出兵!咱们让南疆人知道,启军的弟兄,骨头是硬的,血是热的,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让他们踏过巢湖一步!”
“绝不后退!绝不后退!” 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回荡在巢湖上空,连湖面上的水鸟都被惊得飞起,盘旋着,像是在为这支重燃斗志的军队助威。武二站在远处的土坡上,望着被士兵们簇拥的李星群,伸手抹了把眼角 —— 他想起当年在五台县,这小子还是个跟着他学骑马的愣头青,如今却已成了能扛起万人大军的统帅。他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心里想:邓小子,你没白护着他,这仗,咱们能赢。
中军帐的烛火已燃至过半,灯花 “噼啪” 爆了一声,将三人的影子映在舆图上。武二刚从军械营回来,甲胄上还沾着军械油的味道,他手里攥着一把制式火枪,枪身泛着冷硬的金属光,往案上一放,声音里带着刚研究完的笃定:“监军大人,之前忙着应对疫蛊,没正经瞧过这些新家伙,今天蹲在军械营看了一天,总算摸透了些门道。”
李星群和李助凑上前,目光落在火枪上 —— 这是太原府新造的燧发枪,枪管比旧款长了半尺,枪托处还裹了防滑的鹿皮。武二拿起火枪,手指点着枪管前端:“这玩意儿的有效射程,我让弟兄们试了,大概在一百二十步。咱们的弓箭手,熟练的能射到一百五十步,硬碰硬的话,火枪手在正面得吃亏。”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底气:“可咱们也别小瞧它。弓箭手射个五六支箭,胳膊就抬不起来了,火枪手呢?只要弹药管够,连着打百八十发都没问题。更别说训练 —— 弓箭手得练三年才能上战场,火枪手?三个月,只要能扣动扳机、装对弹药,就能用!”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个纸包,倒出几粒铅弹,“俞大匠说这铅弹是熔铸的,比箭头沉,打在甲胄上能穿个小窟窿,对付南疆人的皮甲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