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开航线!

农业改革的成功让朱雄英声望大涨,但他心里清楚,这远远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这天,他正在查看各地送来的报告,突然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蓝玉,你看这个。"他指着地图说道,"这些地方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但是商品粮的比例却在下降。"

蓝玉凑过来看:"咦,还真是。按理说产量上去了,卖粮食的应该更多才对。"

"而且你再看这个。"朱雄英又拿出一份报告,"有些地方的商人开始囤积粮食,价格波动得厉害。"

正说着,黄珀匆匆赶来:"殿下,出事了!江南有些农民不愿意卖粮食,说是要等价格再涨涨。"

朱雄英眉头紧锁。农业改革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现在产量是上去了,但如果粮食流通出了问题,那麻烦就大了。

"召集众臣商议。"

很快,朝中重臣齐聚春和宫。朱雄英开门见山:"诸位,农业改革是成功了,但现在又出现了新问题。"

大家听完汇报,都感到事态严重。粮食流通不畅,不仅会影响百姓生活,还可能引发社会动荡。

"这事说到底,还是商人在搞鬼。"蓝玉愤愤道,"他们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

"不,问题不在商人。"朱雄英摇头,"或者说,不全在商人。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殿下有何高见?"

"首先,要建立粮食储备系统。"朱雄英说,"各地都要建仓库,丰收时收购粮食,荒年时平抑物价。"

"其次,要改善运输条件。水路、陆路都要整修,保证粮食能快速流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建立市场体系。不能光靠官府管理,要让商人有利可图,但又不能让他们为所欲为。"

众人听完,都觉得有道理。但具体该怎么做,还需要仔细规划。

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东瀛那边,朱允熥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允熥说,"朱雄英看着信件,"东瀛的农民会把多余的粮食加工成酒和酱油,不仅保质期更长,价值也更高。"

"这倒是个好主意!"黄珀眼前一亮,"我们也可以鼓励农民这么干。这样既解决了储存问题,又能增加收入。"

朱雄英点头:"对,但还要配套措施。比如要教农民怎么加工,怎么包装,怎么运输。这些都需要专门的人才。"

正说着,又一个消息传来。西域那边,朱棡朱慡发现当地农民有个特殊的交易方式。他们会预先约定价格和数量,等收获后再交割。

"这个办法好!"朱雄英眼前一亮,"可以在全国推广。让商人和农民提前签约,这样双方都有保障。"

但新问题又来了。有些地方的地主开始强迫佃农签不平等契约,还有人借机放高利贷。

"这帮狗东西!"蓝玉怒道,"又想钻空子!"

朱雄英却陷入沉思。过了好一会,他才开口:"看来光有政策还不够,还得有法律保障。"

"什么意思?"

"要制定新的法律,专门规范农业生产和交易。"朱雄英说,"比如土地契约要有统一格式,利息要有上限,交易要有见证人。"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陛下驾到!"

朱元璋走进来,看见众人愁眉不展的样子,问道:"又出什么事了?"

朱雄英把情况说了一遍,朱元璋听完,沉默片刻,突然笑了:"你们想得太复杂了。"

"皇爷此言何意?"

"农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反问,"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产量上去了,但如果粮食都被商人和地主控制了,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朱雄英恍然大悟:"皇爷的意思是......"

"对!要从根本上改变生产关系。"朱元璋说,"该土地改革了。"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惊住了。土地改革可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但朱元璋显然已经想好了:"趁着农业改革的机会,正好把土地问题也解决了。先从藩王的封地开始,然后是各地大户的兼并土地,最后推广到全国。"

朱雄英心中一动。难怪朱棡朱慡主动请求削藩,原来皇爷早就有这个打算了。

"不过,"朱元璋话锋一转,"这事不能急。要先把商品粮的问题解决了,稳定了物价,再徐徐图之。"

朱雄英点头:"孙儿明白。那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