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双王回京师

朱雄英放下密信:"哦?舅姥爷此言何意?"

蓝玉站起身,踱步到窗边:"如今大明已经没了外患,海外的银矿虽好,但终究不如农业根本。 臣这次南下,看到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比如?"

"比如说江南的水利。"蓝玉转过身,"现在虽然有些水利工程,但还不够系统。如果能把整个江南的水系都连起来,不仅能防涝抗旱,还能大大提高粮食产量。"

朱雄英眼前一亮:"舅姥爷说得有理。我记得黄河流域也有类似的问题。"

"正是。"蓝玉点头,"而且现在各地的耕作方式还很落后。臣建议可以在各州府设立农学,专门研究改良耕作技术。"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齐王、秦王求见!"

"这两个叔父怎么又来了?"朱雄英有些疑惑,"请进。"

朱慡朱棡快步走入,看起来有些兴奋。朱棡开口道:"雄英,我们刚从皇爷那边回来。他同意让我们去西域了!"

"什么?"朱雄英愣了一下。

"是啊。"朱慡接话,"皇爷说既然要削藩,那我们几个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跟着老四去西域干点正事。"

朱雄英看看蓝玉,又看看两位叔父,突然笑了:"好啊,正好西域那边还需要人手。不过......"

"不过什么?"

"既然两位叔父要去西域,那封地的事......"

朱棡摆摆手:"这个你放心,我和老二商量好了,封地就交给朝廷处置。反正我们也不在那边,留着也是浪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对。"朱慡点头,"倒不如把封地改成农田,至少还能为国家增加点粮食产量。"

蓝玉闻言,眼前一亮:"两位殿下这个提议好啊!臣正想和太孙殿下商议农业发展的事。"

就这样,几人开始详细讨论起来。朱慡朱棡的封地面积不小,如果能改造成农田,确实是件好事。而且他们主动提出削藩,对其他藩王也是个示范。

"那这样。"朱雄英拍板,"两位叔父的封地,就交给舅姥爷负责改造。等农田建成,收益的三成归两位叔父,其余归国库。"

"好!"朱慡朱棡一口答应。对他们来说,能跟着去西域已经很满意了,至于封地的收益,反正也比不上西域的财富。

蓝玉立即开始规划:"光是改造封地还不够,臣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的农业政策。"

"说来听听。"

"首先是水利。"蓝玉说道,"除了江南水系,还要整治黄河、淮河等大河。其次是耕作技术,臣建议从南方引进一些新品种到北方种植。"

朱雄英认真听着,不时点头。这时,外面又传来消息:"报!东瀛那边又来密信了!"

"怎么回事?"朱雄英接过密信。

原来是朱允熥发现,石见银矿附近有大片未开垦的土地,他打算在那里种植水稻,让银矿的工人们有口粮吃,不用从大明运粮食去。

"这倒是个好主意。"蓝玉赞道,"如此一来,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还能让东瀛的百姓感受到我大明的德政。"

朱雄英看完密信,对朱慡朱棡道:"两位叔父要去西域,不如也带些农人去?西域土地肥沃,如果能开垦出来,将来必定受益无穷。"

朱棡眼前一亮:"对啊!我记得西域那边气候适合种植棉花,如果能大规模种植,岂不是又能增收?"

就这样,一场关于农业发展的讨论逐渐展开。从江南水利到北方耕地,从东瀛良种到西域棉花,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朱雄英听着众人的讨论,心中也逐渐有了谋划。如今大明已经统一,海外也有据点,正是发展内政的好时机。而农业,正是立国之本。

"好。"他最终拍板,"就按舅姥爷说的办。从今年开始,大力发展农业。两位叔父的封地就作为试点,如果效果好,就在全国推广。"

蓝玉欣慰地点头:"殿下英明。不过臣还有一个建议。"

"但说无妨。"

"既然要发展农业,不如设立专门的衙门,统筹全国的农业发展。"

朱雄英思索片刻:"这个提议不错。不过这衙门该如何设置?"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通报:"黄珀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