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三兄弟开始活动,一方面压制北方的叛乱,另一方面也密切关注着朝廷内部的变化。
朱慡此时此时的心情格外复杂,收到命令同时,一方面担心改革的激进会导致更大的冲突,另一方面却也清楚,恐怕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削藩。
随着各地的局势不断恶化,改革的推进不再是单纯的政治或制度调整,已经变成了攸关整个大明帝国生死存亡的战斗。
朱雄英的改革计划,虽然充满理想,但也被迫面对日益严峻的现实考验——他不仅要面对来自传统士族和地方豪强的反扑,还需要处理来自朝堂的种种复杂压力。
“雄英跟他爹一样,还是太仁慈了,若是咱,谁不服砍了便是。”朱元璋在回忆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时,心中依然充满着决然的信念。
坐在他身边的马秀英轻轻握住他的手:“咱们都老了,以后还得看标儿和雄英的。”
朱元璋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他看着面前的手指,仿佛感受到这双手的老去,也感受到那即将到来的风暴。
小主,
这一切,无论是改革的激进,还是那些即将来临的动乱,都让他感到无法避免的宿命。
“雄英,他跟咱不一样。”朱元璋缓缓开口,语气低沉,“咱年轻时,靠的是刀枪和铁血。大明要立基,必须有强大的军权来稳住天下。但雄英不同,他要的是一个理想中的国家,一个没有束缚、没有压迫的国家,他的方式或许更合适,但这种改变太急,太过理想化,未必能经得住现实的考验。”
马秀英轻轻叹了口气:“若是雄英能平衡好改革的速度和力量,或许真能开创一个新局面,但就像你所说,这条路太过崎岖。”
朱元璋转过头,看着妻子的眼睛,露出一抹微笑:“若他能走下去,大明就能得以长久。但若他不能,这一切便都将如同浮云,化为乌有。那时,天下的局势又得看谁能撑得起大明。”
朱元璋的目光深邃,缓缓说道:“雄英不是不知这些问题,但他心里清楚,若不给这些地方势力一个震慑,他们永远不会彻底服从,反而会滋生更大的隐患。”
“你想想,若是这些士族继续自成一派,如何能让中央的威望不受挑战?这次的改革,是一次彻底的重塑,不是为了削弱地方,而是为了真正建立起一个以中央为主导的强大国家。”
“但是这一切,还有你这个爷爷在身后给他撑腰。”马秀英沉思道,“骚乱,也不过是暂时的罢了。”
“不一样,咱能给他抗一时,还能给他抗一世不成?。”朱元璋轻轻拍了拍老伴的手,“雄英很聪明,他这个时机选的正好,改革只有一次机会。若是失败,整个大明可能重回混乱,但若成功,便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国家的未来。”
“这个时机,咱还没到年老体衰之时,咱大明哪怕动乱,也不会无法收场,这个时机,南北暂时都无外患,且雄英从东瀛弄了个银山,国库暂时能撑得起一切用度。”
“若是晚上十年,咱年老之际,到时候雄英若是将目光瞄准西域,那恐怕才真的无法收场,又是外患,又是内忧。”
“若是标儿,他撑不住,标儿乃是仁君,而且标儿身边都是咱的人,他做不出这么大的动作,雄英不一样,恰好碰到个敢送死的沈万三,借着这时机,先清理一波,再打压一波,最后分化一波,大局不乱,一切无恙,等着百姓都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与此同时,京城的局势愈发紧张。大明官员纪律部的行动并未停歇,反而变得更加严苛。
各地的士族、地方官员纷纷加入到反抗的阵营,而与这些力量对抗的,是朝廷愈发强大的铁腕政权。
在这种高压之下,很多人选择了沉默,更多的人则开始密切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与此同时,随着地方叛乱不断升级,朱家三兄弟开始在北方地区采取果断行动。
朱慡站在北方的战场上,寒风刺骨,他的目光越过那一片血迹斑斑的土地,凝视着远方模糊的天际。
自从改革开始推行以来,北方的局势几乎每一日都在变化,叛乱的烈火从未熄灭,而在京师的南方,却依然看似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