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皇宫内。
“皇爷爷,现在科举改革这个事,您怎么看?”朱雄英凑在朱元璋身边,问着。
“去吧灯开开。”朱元璋笑着看着自己的大孙子。
“得嘞。”朱雄英跑到乾清宫门口,轻轻拉了一下线,整个乾清宫闪着闪着,突然全部亮了起来。
“这电灯真是个好东西。”朱元璋抬头看着屋顶,挂着不知道多少个灯泡。
看着大孙子重新走了回来,朱元璋正了正神色,摸了摸孙子的头,轻声道:“关于科举这件事,咱本来觉得这事是个细水长流的事,一点一点来。”
“现在你跟你爹,都已经推进开来了,那咱觉得,要做好的就是保证公平。”
“咱大概了解了一下你的思路,这次科举的改制,其实不止是针对寒门,更多的是想给更多的百姓们一个机会。”
“但是有一件事,你想过没有?”
“盘子就这么大,无论怎么为官为民也好,未来增加一些官员的职位也好,但是,这个总是有极限的。”
“可能未来十年,百年,官员数量冗余,然后还有无数寒门子弟,普通百姓想通过这个渠道来改变生活。”
“那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若是不处理,国库能不能承担?就像你说的,皇室成员那个问题,一模一样。”
“若是处理,泱泱华夏,全是官员,你怎么处理?”
朱雄英听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皇爷爷提出的问题是科举改革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皇爷爷,您说得对,科举改革不能只看眼前,还要考虑长远。我想,我们或许可以设立更多的非官方职位,比如顾问、研究员等,让那些有才华但无法成为官员的人也能为国家效力。”
朱元璋听后,微微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但如何保证这些职位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呢?”
“我们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考核和评价体系,”朱雄英继续说道,“通过公开透明的考核,选拔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民间的学术研究,让民间的智慧也能为国家所用。”
“然后通过这套体系,制定一套优胜劣汰的淘汰规则,卡住一成或者两成的人,一定会淘汰,给后来人让位置,让有能力者上!”
朱元璋满意地笑了:“雄英,你这思路开阔,很有见地。不过,这改革非一日之功,你和你爹要小心行事,不可操之过急。”
“面对咱们自己的百姓,和外出打仗不一样,一念之间,可能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是,皇爷爷,我会谨慎行事的。”朱雄英恭敬地回答。
朱元璋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的皇宫,缓缓说道:“雄英,你要记住,改革是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为了百姓的福祉。你要有担当,有远见,但也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
朱雄英站在朱元璋身后,目光坚定:“皇爷爷,我会谨记您的教诲,为了大明的未来,我会尽我所能。”
朱元璋转过身,看着自己的大孙子,眼中满是欣慰:“雄英,你已经长大了,大明的未来就交给你爹和你了,咱老咯,老咯。”
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疲惫,但他的眼神依旧坚定,仿佛在告诉朱雄英,尽管岁月不饶人,但他的心依旧年轻,依旧充满着对大明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皇爷爷,您放心,我会和我爹一起,把大明治理得更好。”朱雄英的声音中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的孙子已经具备了承担重任的能力,他相信朱雄英和朱标能够带领大明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雄英,你去吧,去做你认为正确的事,但记得,无论何时,都要以民为本,以国为重。”朱元璋语重心长地嘱咐道。
朱雄英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准备离开了乾清宫,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改革的期待。
“对了,还有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