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李世民要动手

意外唐朝 无语楼 1114 字 5天前

李恪看到这些窑匠时已是午后,不过没有在王府而是在打铁的作坊里,当十几个窑匠得知是蜀王府把他们买了,一个个的更是紧张的不行,李恪询问了一番后,就把他们交给了王铁匠,让他们先养好身体,等养好了分三批的送到皇庄亲军营,至于家眷的孩子送去课堂,女的送到四季祥帮着干活,交待好后李恪便回到了书房,开始琢磨怎么把玻璃弄出来,当然不是大规模的生产,只是把方法和技术弄出来,将来到了封地也不至于从零开始。

用沙子烧是肯定的,但还需要碱和石灰石,而且还要烧两遍以上,目前李恪也只知道这些,具体怎么操作还得看这些窑匠的,不过想来有了自己提供的材料他们应该能在一两年之内做出来,自己应该等的起……

就在李恪想着怎么烧玻璃的与此同时,立政殿内李世民正与长孙皇后探讨着元日李恪他们说的农无税一事。

“观音婢!你说高明他们怎么想的?这两次他们哥仨在一起谈话想必你也听到了一些,呵呵!寺庙的占地不纳税一事,还有农无税!”

“陛下怎么今日想起来了,妾身还以为您不看好他么说的呢!”

“怎么会不看好,本来就想着今年对着寺庙施压一下,希望他们自己主动提出来,这下正好可以利用一下,朕已经让把他们三人的谈话传出去了,看看这帮和尚的反应,如果有自知之明他们会和朕来谈的,如果还是装做无动于衷那就别怪朕不顾及当年的情分了!”

“陛下您自己想好就行,可用孩子们的话去试探他们是不是有点儿戏了?”

“无妨,只要他们不傻就应该知道怎么做,对了前两天高明他们说的那农无税一事你怎么看?”

孙皇后轻轻摇着头,说道:“陛下,您就别提高明了好不好,他们俩还想不出这个。”说完还瞥了李世民一眼继续道:“恪儿提出来的这农无税虽说是利民之事,可朝廷各项开支巨大,若真实施起来,怕是难以为继。不过若是真能这样那大唐的江山就会更加稳固!”

李世民背着手踱步,沉思片刻道:“的确是如此呀!百姓们不用交税了,地里的产出即可满足温饱,那就没有人愿意去叛逆和造反了,这样一来即便当朝的皇帝是个废物,也能安稳的守住江山!恪儿向来聪慧,他既敢提出,想必心中已有几分计较。朕听闻他在府中打铁的作坊里捣鼓些新鲜事物,叫什么轴承滑轮的,说是锻打百炼钢比平时快了三成,既然他能和高明他们提出来,想必他还有其他的想法。”

长孙皇后微微诧异:“陛下之意是,蜀王殿下欲以其他进项弥补农无税的空缺?呵呵!蜀王看来是有点想当然了,估计他是不知道大唐一年的开支有多大,就凭他那点产业利润就是全部上交,也不及十之一二,您还是劝劝他吧!”

李世民点点头:“朕猜应是如此,不过他的目的估计是在提醒高明,应该算是好心。朕这个儿子,心思缜密,有时还异想天开,不过嘛他提出的事还总有他的道理。”

长孙皇后笑道:“但愿如此,若是真能实现农无税,于百姓而言可是莫大的福祉。”

李世民望着窗外,眼神坚定:“朕打算等高明行冠之后找恪儿好好谈谈,问问他是怎么想的,若真可行,朕定要好好商讨一番,农无税呀!如果真的能做到那将是载入史册的大好事,说不定这农无税之策真能成为我大唐兴盛的一大助力。”

长孙皇后欠身行礼:“陛下圣明,臣妾相信陛下定会权衡利弊,做出最有利的决策。”……

几日后,李恪又来到打铁作坊查看窑匠们身体恢复的情况,窑匠们看起来精神好了许多,纷纷向李恪行礼。其中那一家三代中年纪最大的窑匠上前说道:“王爷,多谢您的恩典将俺们收留,让俺看看有了安身之地,您看俺们什么时候开始干活,说实话俺们除了烧窑外基本别的什么都不会,还望王爷……”

“行了!本王知道你们是窑匠,当然是给你们安排窑匠的活儿,要不买你回来作甚!难道是王府闲钱多了!你叫什么名字,你是他们选出来的头人吗?”,李恪打断他的话道。

“回王爷!俺叫周良,家中原来有四五个窑,凭着十几年的窑匠手艺被大家选为头人!”

“好!本王要的就是手艺精湛的!你安排一下,这两天本王就把你们分批送到本王的亲军营,然后在那边建个窑,等弄好了后,本王在交待你们具体烧制什么!”,李恪说完就吩咐他们各自下去,又在王铁匠的陪同下看了看百炼钢和轴承的生产情况后便回到了书房,刚要练会儿字三德子报阿五求见。

李恪一听便放下手中的笔让三德子把人领了进来。

“见过王爷!”

“免礼吧!有事?”

“回王爷!范通那边有消息了!”阿五说着从怀中掏出来一封信件递给了李恪,李恪拆开后迅速的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上面写的很详细,基本情况和李恪想的差不多,甚至将他家货物的去向往返时间都有明显的标注,看来调查着算是用了心。

时间一天天的过着,一些流言也随之一天天的传着,特别是长安城中因为三位皇子的关于寺庙不纳税的谈话议论纷纷。寺庙那边感受到压力,开始商议对策。李世民派人暗中关注着各方反应。他再次召见房杜和长孙无忌进宫议事,提到了此事。

长孙无忌沉思后说:“三位殿下年少有为,但寺庙纳税一事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毕竟确实牵扯众多,需谨慎对待。”

李世民点头称是,又看向了房玄龄,后者跟了他这么多年怎会看不出他的想法随即道:“陛下!听说萧相热衷于理佛一事,不如让他询问一番后,再做定夺!”……

李恪这几日也是很忙,每天午后都要去亲军营之堂,因为窑匠们已经开始在亲军营那边建窑了,李恪虽然不懂但也想着看看这个时代是怎么烧窑的。这天罡刚回到府中就听赵钵道:“王爷您可算回来了,萧相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