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速将逢纪一家老小,全部抓捕入狱。”
“待本将生擒逢纪,再行发落。”
而早已得到逢纪书信的审配,连忙出言劝谏:“明公,切勿轻信谗言,中了关羽的离间计啊。”
“上回文丑兵败,也构陷逢纪通敌,这次关羽故意在阵前大喊,离间之心太明显了。”
袁绍更怒:“审正南,你这是要替逢纪辩解吗?本将给了逢纪七万兵马让其助颜良破城,逢纪却在成平按兵不动。颜良之死,逢纪罪责难逃!”
逢纪按兵不动,的确是导致颜良战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审配只能硬着头皮道:“明公,配曾收到元图的来信。询问颜良贪功冒进,如何才能不被刘备算计。配答复说,可遣将假借运粮之名,暗中策应颜良。”
“明公明鉴,不是元图按兵不动,实在是颜良贪功冒进所致啊!”
“有元图的书信在此!”
审配将逢纪连夜送来的书信,小心翼翼的递到袁绍面前。
书信中尽是逢纪的委屈之言,除了颜良贪功冒进外,还有“被颜良瞧不起”“颜良不准添兵”“颜良只催粮草”等等。
逢纪在信中一边哭诉一边将罪责全都归于颜良。
袁绍的怒气渐渐消失。
逢纪在心中说的,都是基于颜良个性而来,句句肺腑。
就在审配以为,袁绍会饶恕逢纪的时候,许攸却是匆匆而来:“明公,逢纪之子逢山及其侄儿逢泰,出逃了。”
审配大惊失色。
袁绍刚刚要消失的愤怒再次点燃:“出逃?是两个人还是带着家眷?”
许攸凝声道:“是两个人,但逢纪的妻女,数日前以访友为名,早已经离开了涿城。如今涿城内,只有逢纪的几个妾室和庶子。”
审配辩解道:“许子远,你这是欲加之罪,只是访友,怎能叫出逃?”
许攸冷冷的盯着审配:“审正南,你和逢纪举荐的刘晔,如今在何处?”
审配不假思索:“自然在涿城。”
许攸冷笑:“跟逢山和逢泰一起出逃的,还有刘晔!刘晔还斩杀了试图盘问的城门令。”
“审正南,你中了敌人奸计尚不得知,那刘晔原本就是刘备的人,却被你和逢纪视为忘年之交,真是可笑。”
“如今逢纪统兵在外,本就因为跟颜良有旧怨而导致颜良中计而亡,如今儿子侄儿又跟着刘晔出逃,刘晔还斩杀城门令断了逢山逢泰退路。”
“若你是逢纪,你会如何做?”
审配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这不是在逼着逢纪反吗?
袁绍也反应过来。
现在不是去计较逢纪有没有私通刘备的时候,而是逢纪手中有七万兵马,随时都有可能反戈!
哪怕袁绍信誓旦旦的给逢纪说,让逢纪不要担心,逢纪心中也必然会起疑心。
“明公,配请命去成平,一定能说服逢纪。”审配连忙请命:“刘备不可能用逢纪,逢纪若要倒戈也是死路一条,唯有配前往成平,才能消除逢纪的疑虑。”
许攸没有阻拦。
哪怕审配说服了逢纪,袁绍也不可能让逢纪继续统兵了。
许攸的目的已经达到,自然不会再去画蛇添足的给逢纪施压,万一真的逼反了逢纪,岂不是让刘备白白受益?
对许攸而言,袁绍是必须要统一天下的。
可以在过程中寻机除掉逢纪,但不能为了一个逢纪,而折损袁绍七万兵马。
袁绍见许攸没有反对,喝令道:“到了成平,立即押送逢纪回涿城,成平的七万兵马,由正南你统帅,勿必要守住成平。”
审配暗暗松了一口气。
只要能保住逢纪和这七万兵马,其余的事都可以延后处理。
许攸心中更是得意,审配去了成平,逢纪又被撤权,那么涿城能给袁绍出谋画策的,就只有许攸和荀谌了。
看似内乱了,但对于许攸而言,却是减少了分歧,增加了凝聚力。
“明公,涿城偏远,对于南征的情报传递和兵马调动颇为不利。”
“攸以为,可以将兵马粮草都迁往邺城。”
“如此一来,才能真正的坐山观虎!”
没有了反对的人,许攸心中的南征计划也开始了。
从现在起,没了郭图没了逢纪没了审配,这一切都能按许攸的设想来行事。
一股得意之色,在许攸嘴角散开。
袁绍亦有同感。
涿城太远了,兵马粮草调动不方便,情报传递也延后。
而迁往邺城,不仅能跟并州的马腾韩遂遥相呼应,还能避免刘备走渤海沿线攻打涿城,拉长了袁绍的作战范围。
“就依子远之言,迁往邺城。”
别吐槽我写的打仗场面了,我憋了一上午。
尴尬。
我就不该设计打仗场面,一笔带过多好。
这几章写得,我自己都不忍直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