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长,这是什么?”
李由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和国师一起看着那三个老师傅打磨模具。
这个模具很小,似乎是要为某个小型金属结构而做的。
一旁,还有几张手工画出来的图纸,以及一些似乎是加工失败品的东西。
王翦看了看,似乎是为了造……子弹?
现在的子弹都是纸壳子弹,虽然军中有防潮措施,武艺训练也没落下,但雨天当中,枪支还是会废掉许多。
这是不是要打造什么新型子弹?
如果能培养出部队全天候的火器作战能力,那对战力来说绝对是一次巨大的增幅!
想到这,王翦也凑了过去,看着那三个老师傅的动作。
当三人再次打磨出一个零件,和一旁几个其他零件一组装后,他们发现有些小的缝隙。
“国师,我等……”
“不必说惭愧。”李缘笑着制止了一个老师傅的行礼:“如果你们都说惭愧,那大秦可就没人能有制作的勇气了。”
由于大秦自有国情在此,导致哪怕有了科学院、军队改编、国家开始改革了,但在科技上,武器上的进度还是大幅度领先民用。
或许是军功爵的惯性还没消失,又或许是大秦社会的改革对这架战车的刹车力度还不够大,以至于现在大秦科技的发展还是有些“偏科”。
火箭炮的雏形都被搞出来了,然而枪支还是停留在火绳枪和纸质子弹的程度。
这可不行。
看看前苏联的惨样就知道了。
这让李缘不得不出手调整一下,以防止大秦变成一个“加强版战车帝国”。
他暂时叫停了对大型军事武器的研究,转而让科学院的各个分院和军事科学院所有理论人员,将全部精力放到对已有武器的改进之上;不管是燧发枪也好,还是金属子弹也好,哪怕是他们往火箭炮和地雷上死磕都行。
总之一句话:
别再想更多武器类型了,把有限的研究力量投入到对现有武器的改进和制造上。
现在这三个老师傅,打造的是制造金属子弹的模具。
可由于相关的研究实在太少,以至于他们只能靠着最开始研究子弹时的少数几个图纸进行改进制造,进度实在是感人……
“国师,铁也能做成子弹壳吗?”王翦问了句。
在李缘点了点头后,他心中生出了两个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