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秦时的年

与后世人想的不同。

华夏人对‘过年’的历法,经历过许多次大的变迁。

李缘在后世经历的‘正月春节’,其实是在汉武帝让司马迁、落下闳(hóng)等人制定了《太初历》之后才在制度上有确立的。

在这之前,开春时是会有祭祀,但真正过年却不叫春节,而叫“年节”,也未必是在春天。

西汉之前,到有相对明确记载的黄帝时期这期间,上古六历轮番在华夏大地上盛行。(黄帝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

到了战国时期,由于天下纷乱,各诸侯国对过节一事也变得混乱了,因为所用的历法不同。

秦国用颛顼历,年节在十月初一;可这是秦国的,别的国家未必。

有的国家是用的商代历法,年节在十二月初一。

还有的国家用的夏历,以一月为正月,年节在一月初一。

而且历法当中对闰月的设置也不同,有的在末尾,有的在中间,以至于农事混乱。

于是到了统一之后,为了避免华夏大地上天天过年的搞笑事,也为了方便统治,始皇将颛顼历沿用全国。

颛顼历也成为华夏大一统以来的第一个通行历法。

直到汉武帝时期,颛顼历误差变大,《太初历》才彻底成型;哪怕此后历法也经过一些调整,但太初历的整体框架和运算规则却没怎么变过。

然而这也没完。

到了王莽时期,《太初历》再次有些误差,他直接用了以十二月为正月的殷历。

但老百姓不买账,直到东汉建立,历法又改了回来。

然后三国时期,魏明帝又改了历法,年节又成了十二月。

到了南北朝,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十二月作为正月过年节,这个时候南朝宋文帝又改成了一月。

这时候华夏的过年再次出现了和战国时一样混乱的情况:

战国时你要是能到处跑,你能十月在秦国过年、之后十一、十二、一月又可以跑到其他国家去过三个年……南北朝时期,在北边十二月过完年后,你可以跑到南边一月份再过一次年……

直到隋唐时期,一月为正月才大致稳定下来,虽然武则天时期又改了一次,但之后还是以一月为正月,直到后世。

当听到李缘说起华夏这过年的历法。

嬴政懵了许久。

历法主要是以天象和农事为基准而制定的,秦国如今虽然用的是《颛顼历》,但也经过史官和观星官员的测算,最近一次测制年代是在秦献公时期。

可听上去,怎么之后到隋唐一千年左右,华夏后世王朝好像将历法完全不当回事?

“倒也不能全怪他们。”李缘说:“虽然他们有些人确实是想着刷存在感,但毕竟天气的变化不是他们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