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虽然天性聪颖,素有早慧之称。
但并不是每个年轻的身体里,都有一个成熟的灵魂。
在前期救灾的时候,按部就班的李承乾也颇见成效。
李泰别出心裁,统计每县每镇每村人口,按人口分发粮食。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举动让灾民对他感恩戴德,也让李泰的名声大噪。
相比之下,李承乾的努力,似乎被掩盖了光芒,这让李承乾非常的愤懑。
为了不让李泰专美于前,让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李承乾迫不得已,也跟着李泰实行了这个按人口分发粮食的办法。
其实,若是李承乾心态好一些,沉稳一些,按部就班,踏踏实实地进行救灾的话,想必也能收获民众的认可与赞誉。
可那股源自心底的不甘,如同一团火,在他胸腔中熊熊燃烧,让他难以安于常规做法。
为了能在李世民面前得到更多认可,兄弟两人之间的攀比心愈发强烈。
这股劲儿也促使两人在推行按人口分发粮食的过程中,不再注重细节,只注重效率。
加上他们在救灾的时候,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误差与舞弊现象。
也不区分不同地区,受到的灾情情况。
再加上老幼和青壮年所需要的口粮,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合理区分。
导致一些青壮年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而部分老弱病残手中的粮食,却有盈余。
一部分地区灾民发放的粮食,已经足够他们来年都不需要再为食物发愁。
而另一部分重灾区的百姓,却依旧在为每日的口粮苦苦挣扎。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本就对救灾工作心存不满的百姓们,情绪愈发激动。
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灾民聚众抗议的情况,要求朝廷给出合理的解释,并重新公平分配粮食。
这使得灾区本就艰难的局面愈发混乱,百姓们怨声载道。
而眼前发生的局势,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还是这次的灾情,远没有上一年中,蝗灾和旱灾几乎同时发生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