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基本环节(3)

动物群体中易感个体所占的百分率,直接影响到传染病是否能造成流行以及疫病的严重程度。

2.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

小主,

动物易感性的高低虽与病原体的种类和毒力有关,但主要还是由动物的遗传特征、特异免疫状态等因素决定的。

外界环境条件如气候、饲料、饲养管理、卫生条件等因素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动物群体的易感性和病原体的传播。

(1)动物群体的内在因素:

不同种类的动物对于同一种病原体表现的临床反应有很大的差异,例如鸡不感染猪瘟,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某一种病原体也可能使多种动物感染,但却引起不同的表现,例如流感病毒。

不同品系的动物对传染病抵抗力有遗传性差别,有些是抗病育种的结果。

例如通过选种培育而成的白来航鸡对雏鸡白痢的抵抗力增强。

又如水貂阿留申病,遗传因素的影响特别明 一显,大多数品系的水貂易感,但病死率最高的是蓝色水貂。

(2)外界因素:

各种饲养管理因素包括饲料质量、圈舍卫生、粪便处理、拥挤、饥饿及隔离检疫等都是影响动物易感性的重要因素。

(3)特异性免疫状态:

传染病发生后,能否造成流行、流行强度和持续时间如何,除与病原特性和外部因素有关以外,还与动物群体中易感动物所占的比例有关。

主的种类一般当动物群体中有80%及其以上的动物有特异性免疫力时,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暴发流行,可能只出现少数散发的病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规模化养殖场免疫预防时尽管并非100%的易感动物都接种了疫苗,或群体免疫后也并非所有动物都产生了坚强的免疫力,但整个动物群体仍能受到免疫保护。

特异性免疫水平高的动物,其后代可从初乳或卵黄中获得较高的母源抗体,使幼龄动物在出生后1个月内具有较强的免疫力。

当一批新的易感动物被引入一个动物群体时,动物群体原有免疫力的平均水平就会降低以至可能发生新的流行。

在一次流行之后,免疫力低下的动物死亡,或耐过后获得了特异免疫力,结果使动物群体的整体免疫力提高,从而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

但随时间推移动物群体整体免疫力会逐渐下降,加之幼龄动物的出生,易感动物的比例逐步增加,当遇到病原体侵袭时可再次发生新的流行。

此外,传染病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也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因此平时应注意饲养密度并做好隔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