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与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气喘病合称为五大传染病。
猪沙门氏菌病是致病性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亦称为仔猪副伤寒,其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的坏死性炎症,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多发于幼龄仔猪(1~4月龄小猪),成年猪少见。
病原为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流行特点:
一部分发病,一部分隐性或慢性经过,一旦气候变化,营养不全,特别缺乏维生素、Ca、P比例失调,环境脏,拥挤为诱因;以上因素与长途运输等,带菌动物易发病。
往往继发于猪瘟等其他传染病,副伤寒容易掩盖猪瘟。
?临床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沙门氏菌多在潮湿雨季多发。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的仔猪;
体温升高,食欲废绝,呼吸困难,全身衰竭;
下痢,排出污黄、恶臭稀粪。
鼻端、胸前、腹下皮肤、两耳及四肢末梢出现蓝紫色斑。24小时内死亡或病程2~4日,病程短,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
急性副伤寒时耳朵、鼻端等肢体末梢皮肤瘀血,呈弥漫的紫红色。
四肢末端皮肤紫色发绀。
下痢,粪便粥样或水样、黄褐、灰绿或黑褐色。
死亡仔猪的身体皮肤呈紫红色。
·亚急性型、慢性型:
较常见,典型症状为持续下痢。
一般症状:体温升高,精神不振。
结膜炎:眼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严重溃疡,眼球腐蚀。
粪便:初便秘,后持续下痢,拉淡黄色或绿色稀粪,混有血液或坏死纤维素絮片。
病程:2~3周或更长,极度消瘦而死。
典型僵猪,严重脱水,被毛粗乱,贫血。
?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型:
耳、腹部、四肢内侧皮肤有出血点或斑块,肝、脾、肾有充血、出血现象,淋巴结肿大出血,有特征的:
(1)脾肿大、色暗、坚度如橡皮,脾髓不软化,脾间质增生。
(2)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胀,出现浆液性、出血性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