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531节 昔日同僚,今日楚囚

葬元 武猎 3532 字 2个月前

“也罢,吾就再借梁公盔甲两万领,弓万张,羽箭五十万支。”李洛有点无奈的说道。

萧隐大喜,赶紧行礼道:“唐公雅量高致,慷慨仗义,真乃雪中送炭也!吾感激不尽,必有后报!”

李洛“勉强”笑道:“同为抗元一脉,梁公不必如此。”

两人初次相会,倒也不会说太多,就算结为盟国,也不急在今日。

一场无酒的宴席,结果却是宾主尽欢。

不久之后,萧隐就带着李洛支援的军器,兴高采烈的离开唐军大营。

辛苦离开之前,也郑重拜别李洛,说道:“主人保重,奴奴先回去了,过段时日,奴奴再来拜见主人。”

“去吧,好自为之。”李洛对这个小丫头也讨厌不起来。

“奴奴谨记主人之言。”辛苦认认真真的下拜施礼,似乎有点不舍的离开唐营。

…………

一天后,士气大振的梁军开始攻打监利城。因为憋了几个月的怒火,梁军的攻城一开始就很激烈。

七万梁军本来就是萧梁最后的班底,并不是乌合之众,只不过之前盔甲不足导致战力不足。此时得到唐军缴获的大量盔甲,战力顿时大幅提升。

指挥攻城的正是董虎臣。很显然,萧隐对他更加信任了。

而城内的三万元军,战马缺乏粮草,骑兵又不擅长守城,只能主要依靠两万汉奸军。

忽都帖木儿看见梁军攻城,气的亲手连杀几个协助守城的百姓泄愤。之前他率领十几万大军围困江陵,吓得萧隐死狗一般坚守不出。

可这才几天,他反而躲进城里,换了萧隐攻城打他。

这如何能忍?

监利城是个县城,城墙低矮,本来就很难防守。加上梁军高达七万,城池顿时岌岌可危。

但是,一万元军骑兵的箭术很是了得,尤其是剩下的六千蒙古兵,射箭的本事更是厉害。他们居高临下,箭如雨下,每一轮箭雨,就杀伤大量梁军,很多箭都是直奔面门。看的萧隐心疼不已。

但梁军集合了两万弓箭手,集中在西门,在大盾的保护下,向城头发射密集的箭雨。掩护攻打城门的两万刀盾兵。

因为城墙只有两丈不到,一时间元军的伤亡也很惨重。

而唐军则是将监利城团团包围,彻底断了元军突围的念想。

“杀!”

“呼呜赫豪宁!”

元军之前屡遭大败,又被二十万联军包围,两万汉奸军早就士气低迷,只有蒙古色目骑兵,战斗意志依旧顽强。尤其是蒙古兵,仍然奋勇弯弓,弦声一响,多有斩获,强弓利箭,打的梁军不敢冒头。

更让人惊讶的是蒙古兵以弓拨箭的本事。他们的弓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拨打梁军的羽箭。这些蒙古兵对羽箭感知很是敏锐,箭射到面前,就极快的用弓背一格,往往能打歪梁军的羽箭。

当然,也不是每次都能拨箭成功,也不是每个蒙古兵都有这个本事。他们对敌军羽箭的判断,似乎不是靠视觉,而是感觉。

李洛对此毫不奇怪,他多次统帅过蒙古军队,对蒙古兵的战力深有体会。蒙古兵不但擅长骑射,格斗肉搏的本事也很了得,尤其是摔跤术。

此时,梁军伤亡已经数千,而守城的元军伤亡不到千人,蒙古兵更是伤亡不过百余人。

“传令,炮轰监利。帮他们一把。”李洛下令道。

梁军的攻城本事,实在不咋地。这个打法,就是人死光了也未必能攻下这座小城。

“诺!”

很快,颜隼火器团的几门十斤弹火炮就推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指着监利城的城门。

一匹快马向萧隐大帐奔驰而来,马上骑士说道:“梁公,唐公让撤下攻打城门的将士,我军要开炮轰击城门,助贵军一臂之力。等到城门轰开,贵军就可入城厮杀了。”

什么?开炮轰城?

萧隐还不知道唐军有厉害的火炮,所以一时有点发愣。

火炮他当然见识过,可别看声音很响,威力却不咋的,用来轰击城门,未必行啊。

不过他本来就想撤回一部分兵马,倒是巴不得。

“传令,停止攻击城门,暂且退下!”萧隐下达了军令。

攻击城门的梁军听命退下,露出没有遮掩的城门。

唐军的火药其实之前就已经装好,只是没有装弹。

“装弹!”颜隼亲自指挥炮击。

四门十斤弹火炮很快完成装弹。

“放!”

“嗤嗤嗤嗤…”火炮的引线被点燃,急速燃烧起来,紧接着就是炮身一震,黑烟一起,“轰”的一声巨响。

旁边的炮手一起转身捂耳,张口喝道:哈!

这个规范动作是为了减小巨响对鼓膜的伤害,也是崔秀宁设计的。

“轰轰!”十斤弹炮的弹丸近距离轰击在城门上,其中两炮轰到城墙上,顿时哗啦一声,将城墙轰开两个大洞。

而城门被另两炮击中,整个儿往后飞出,就连后面顶着城门的木石,也被轰开。

县城的城门本来就不够坚固,如何经得起十斤弹大炮的轰击?

硝烟弥漫,木屑飞扬中,城门霍然变成了一个黑洞洞的口子。

萧隐等人目瞪口呆,被唐军火炮的威力吓到了。

好厉害的火器!

“城门破了!”

“杀!”

附近的梁军来不及惊讶唐军火炮的威力,发一声喊就潮水般杀向城门。

“快!下城堵住!”忽都帖木儿厉声喝道,亲自带人冲下城楼。

此时梁军已经冲入城中,最先冲入的,就是萧梁最精锐的敢死军。

“杀!”敢死军人人铁甲,手持长刀大斧,不要命的杀入城中,汉奸军们当者披靡。

等到忽都帖木儿亲率蒙古色目兵赶到,敢死军已经冲进来近千人,而且还在源源不断涌入,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