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12

长篇南河 司空城 411 字 3个月前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此章虽是实论,但实在不易顺畅理解。首句,似是引用其时人谈论,盖针砭时弊。宠,得到荣耀、荣光;辱,受侮辱,屈辱;若,就;惊,失之正常。今有反其义:宠辱不惊。为什么惊?紧接加以阐释。贵,把……看得重,是一种自私之心,今有患得患失之语形容某心态;大患,祸也;若,及。忧虑灾祸及身。

得与失相对,互文见义,得到宠辱和失去宠辱皆惊;从私心私欲角度言,实重点指失宠(荣耀,权位)和受辱(屈辱)。贵大患若身,此心态与“以身为天下”截然相反。

以“故”字句结尾,老子发出宏论: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贵,与前面的不同,前为己,私心也,此为人,尊重他人;爱,待人以善,类今博爱。寄、托,义相近,托付、寄托。此境界,礼记“天下为公”与之类同,——不同的是,修身与立业、自然与治理的区分。此“贵”(尊重)与“爱”相关、相近,也就是容、公、全,是善,是道。若,如此,这样……就。老子贵无,无身,忘我,(以身)为天下。与其后的庄子是不同的,庄子养生是回避保身。

后来人说不为物役,殊不知人也是物,所以必须无身无我;以身为天下,即无我,无私。这思维思想与前文(7章)一脉相承,“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与后文(49章)“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遥相呼应。无私心则以天下为怀,才会无为!

惊,是因为有“上”“下”,因此有喜也有恐,从程度讲,就会大喜大悲。后来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源于老子乎?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天下为人世。寄、托,同词异说。以身为天下,若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同宗教献身。贵……,爱……,为大爱、博爱,没有私心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