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消息尽管仁武帝早已知晓,可再次听到还是忍不住的气血翻涌,心头震怒。
如此重要的事情,竟然隐瞒了两年!
若这一切到此为止便也罢了,偏偏薛晋接下来的话更让人胆寒。
“若只是如此,便也只是西北那边情况比较糟糕,可臣和郭将军刚赶到山谷关不过半个月,西夷那边的几个异族便集合到了一起来犯,还有人趁乱对蒙喆、潘明善等人动手,郭将军怀疑是军营中有人内外勾结,这才造成了如此严重的后果,当初山谷关·····”
薛晋言简意赅,将山谷关年后发生的战事详细的说了。
和王学洲的个人角度不同,薛晋是从当初有人趁机想要杀了蒙喆和潘明善等重要人犯说起,听上去事情又严重了不少。
薛晋这次带回来的人中,除了犯人,还有郭威的亲信入京向朝中报告此次战事的战况。
薛晋说完提了一嘴,仁武帝便派人去传唤郭威的亲信上朝,亲自询问战事。
同样的一件事,从三个人的嘴里说出来,完全就是三个角度。
郭威的亲信自然是亲自上了战场参与过战斗的,他完全是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将当初的局势,以及诸位将士的应对和命令仔细说了一遍。
但三人无一例外,说的都是山谷关百姓的惨状,战争的冷酷,以及伤亡。
郭威的亲信不知道是不是得了吩咐,直言不讳的强调:“如果不是王大人巧思妙想,想出了水泥弹来反击,即使这次大战最后赢了,也会是惨胜!要不是王大人力挽狂澜局势反转的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让叛徒铤而走险,准备大开城门放敌人入关,也不会这么快暴露出来。”
“抓到人的时候,就连我们将军都后怕,如果一旦被人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王学洲又出了一把风头。
一群文武百官的眼神全都放在了他的身上,上首的仁武帝也看向了他。
王学洲顶着所有人的眼神,眼观鼻鼻观心,出列:“请陛下恕罪!当初臣身在山谷关,便是那里的一份子,自当尽心协力!可恨臣一介文臣,不能上马杀敌,只能身处大后方,将自己擅长的东西学以致用。”
“臣回京后并不是故意隐瞒陛下战况,而是因为臣在后方,对战场上的事情也不甚清楚,这才只说了一些细枝末节。”
仁武帝沉声道:“王爱卿不矜不伐,谦虚待人,何罪之有?!朕应当欣慰!朝堂之上还有爱卿这等忠君爱国,不畏生死,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人,而不全部都是数典忘祖、利欲熏心的二臣贼子!”
说到最后,仁武帝控制不住怒气,一把掀了龙案:“如此居心叵测之徒,九族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