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举行道家葬礼送行众位道长

民国道长 逍遥行 3221 字 3个月前

道家以“道”名教,或言老庄学说,或言内外修炼,或言符方术,其教义就是以“道”或“道德”为核心,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道”而派生,即所谓“三生万物”,世间人生都应法“道”而行,最后回归自然。具体而言,是从天、地、人、地下四个方面展开教义系统的。天,既指现实的宇宙,指神仙所居之所。天界号称有三十六天,天堂有天门,内有琼楼玉宇,居有天神天尊、天帝,骑有天马,饮有天河,侍奉有天兵、天将、天女。其奉行者为天道地,既指现实的地球和万物,又指鬼魂受难之地狱。其运行受制于地道。

人,可以说是对人类的统称,也可以指个体。人的一举一动都应该遵循人道和人德。而鬼,则是人最终的归宿。如果一个人能够修炼良好的品德,就有可能在死后超脱阴间,摆脱苦难,其姓氏不会被记录在鬼门关,这样的人就被称为鬼仙。

神仙则是道教教义思想中的偶像代表。道教是一种多神教,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对月亮、星星、河流、海洋、山脉以及祖先亡灵的崇拜传统,从而形成了一个包含天神、地只和人鬼的复杂神灵体系。

道家的信徒分为两类:一类是神职人员,也就是所谓的“道士”。根据《太霄琅书经》的记载:“人行走在大道之上,称之为道士。”也就是说,那些身心顺应道理,服从道的指引的人,才被称为道士。其中主要是让亡灵得到安宁,同时要人鬼分途,死亡的阴影不再笼罩活人,保证活人的平安。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已至第四十九天。这一天,我和其他师兄弟们以及众多弟子们都穿上了素净的白色孝衣,头上戴着孝帽。

周围还有近万名民众前来守灵,他们整夜未曾入眠,只为表达对逝者的敬意与怀念。在灵堂内,众道童恭敬地跪在右侧,而转墨、星空、运筹和坤仪则身着庄重的道袍,头戴洁白的道冠,静静地跪在左侧。

星云师傅盘腿坐在灵前正上方,双眼微微闭合,似乎沉浸在深深的哀思之中。四周的氛围庄严肃穆,附近的民众鼓吹手奏响了一曲又一曲悠扬的唢呐曲牌,如《祭灵》《雁落沙滩》《三道令》《秋季生》《十对花》等等。这些曲调婉转哀怨,仿佛在诉说着人们心中无尽的悲痛与不舍,仿佛是在为逝者吟唱一曲曲挽歌。

黎明即将到来,夜幕渐渐褪去,仿佛是一块厚重的黑色帷幕缓缓拉开,露出了即将破晓的天际。我们在星云师傅的引领下,举行了最后一次告别仪式。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缓缓瞻仰了两位师兄和道童们的遗容,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如今却已安详地沉睡在了永恒的黑暗之中。随后,我们小心翼翼地将他们放入棺材,每具棺材里都放置了两位师兄及道童生前使用过的法器,同时还放入了一些银票作为“买路钱”,道童的棺内的随葬品有金银器物,生前的心爱之物,桃木剑,打狗棍。他们脚上垫二块青砖,名曰:“金砖”。手中捏两个饭团,若灵魂想回家时,用饭团喂狗,预防狗吠,以免惊吓家人。用三斤六两的纸烧灰,装入布袋内放在死者身边,祈祷来生富有,钞票不愁。

完成了这些,盖棺时,徒子徒孙、亲戚朋友都不准靠近棺材,以免将自己的影子盖人棺内,犯煞,能将活人至死。入殓、封棺是旧时葬礼中的遗体告别仪式,也是最哀痛的时刻,哭之声、哀乐之声往往数里可闻。接着,小心地封锁住棺材,并钉上了牢固的钉子,准备出殡。

清晨第一缕阳光刚刚洒下,吉时便已到来。此时,附近的民众早已聚集了上万人,他们怀着敬畏之心,纷纷前来见证这庄重而神圣的时刻。许多人争先恐后地想要抬棺材,场面一度混乱不堪。星空道长见状,急忙走上前进行指挥和安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令人惊讶的是,仅仅一副棺材竟有二十多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争抢着要去抬棺、扶灵,并护送各位道长棺柩下山。紫阳道长则安排好了十八个道童走在队伍最前方,敲打着梵音木鱼,引领着整个队伍前进。与此同时,斗宸道长与行舟道长的大弟子负责摔破瓦盆。

随着司仪声嘶力竭地高声呼喊:“时辰到!”起灵仪式正式拉开了帷幕,紧接着便是祭灵的唢呐声响彻云霄,犹如哀乐一般,悲壮而凄凉。

斗宸道长,行舟道长的大弟子用尽全身力气摔碎了瓦盆,清脆的破裂声在空中回荡,仿佛是逝者在向这个世界告别。

瞬间,哭声四起,人们纷纷掩面痛哭,悲伤之情弥漫在空气中,如同浓雾一般,让人无法呼吸。灵柩缓缓向前移动,成千上万的人跟随其后,送行的队伍手中手持哭丧棒紧紧跟着绵延达十里之长,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前行。

一路上,召魂帆在前有18位道童打着,纸钱如雪般飞舞,哭声震撼天地,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淹没。每当遇到十字路口,众多道长和道童都会跪下来,在路边焚烧纸钱,为逝者送上最后一程,那熊熊的火焰,犹如逝者的灵魂,在天地间燃烧。

到了墓地,众人按照当地的习俗举行葬礼仪式。只见墓穴呈窑洞式样已经打好了,众人小心翼翼地将棺木放入其中,并轻轻盖上了墓门。这时,一阵悲凉的唢呐声响起,曲名为“雁落沙滩”,伴随着唢呐声,众民众齐声痛哭,哭声震天动地。他们哭声犹如万马奔腾,又如黄河决堤,那哭声仿佛要冲破云霄,直达九天之上。

他们纷纷拿起铁锹,来到墓葬前,用铁锹一下下地将泥土覆盖在墓门上,仿佛每一次挥动都是对逝者的深深敬意和不舍。随着时间的推移,坟堆逐渐堆高,最终形成一个小山丘般的形状。坟墓的前方立起了一块墓碑,上面刻有逝者的名字和生卒年月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