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上前与众同僚一一招呼,众人也不多言,齐往会极门。沿途,又不断有东林党的科道言官加入,又有亲近东林的官员汇入,至会极门时,人群已有五六十人。
.........
本朝,通政司掌内外奏疏事,但于内宫另有会极门也可接受官员奏疏。
祖制,由会极门投进的实封文书,须由当值太监立即呈递御前。在此过程中,任何人都不能扣留奏疏,偷看奏疏,否则论罪处死。
此制,只用于急务。
一旦叩门,则皇帝必须立时处置,故除地方大灾、边关紧急军情外,轻易不得叩门。
杨涟选择叩门递疏,只因他心中认定除魏一事堪比十万火急的狼烟。并且,当今皇帝,臣子奏疏多半留中,因而弹章再多,皇帝不予批示亦如没有。
故选择叩门,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杨涟一行却是不知,离他们不远处却有一队东厂的番子于夜色之中潜在各处角落。
“公公,那杨涟不识好歹,仍是要叩门!”
崔应元瞧着那一众言官于前面过去,目光之中满是凶狠。
“人家言官不把咱们东厂放在眼里,也是正常。”李永贞头戴小帽,两手操于袖中,瞧着远处义愤填膺的党人,面上却是平静,并无凶狠之色。
“公公,现在怎么办?杨涟若叩门,陛下一定会被惊动。”
崔应元心中焦虑,杨涟等人要弹劾的是一手提拔他的魏公公,魏公公若倒了台,他崔应元岂能有好果子吃。且不说其它,一个吃里扒外就够他受了,那些前大档曹聚奎的人会饶得了他?
照他的意思,现在就立即带人过去把杨涟他们驱散,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叩门。
可李公公却是一点也不急,只微哼一声:“不用管,由他们去。”
“公公?”崔应元愣在那。
李永贞侧脸看了眼崔应元,摇了摇头,轻笑一声道:“宫中已有消息,陛下不会治罪魏公公。”
闻言,崔应元心中大石顿时落地,继而迟疑道:“那咱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