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君臣一别,后会无期

手机里的大明朝 叫天 4401 字 3个月前

根据传闻,说贼军至少得到了五六千万两银子。当崇祯皇帝听到这個消息时,哪怕他事先已经从朱海军那边听说过,也还是愣了好久。

如此消息之下,王承恩便知道皇帝应该不是真的一直当和尚。只是没想到,这个时候,皇帝会突然有所动作了。

在意外之后,王承恩激动之下,便连忙答应一声,然后稍微收拾下,就立刻出门去了。

而崇祯皇帝则回到自己的厢房内,继续掌灯看书。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房门敲响,王承恩领着李邦华回来了。

李邦华是第一次过来,一看到崇祯皇帝当了和尚时,顿时就非常意外。

崇祯皇帝看到他的表情,就知道他想什么,便对他解释道:“没有这和尚身份,我怕是被贼军抓到了。”

虽然贼军抓到了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但是一直没有他的下落,因此就一直在搜城。

慈善寺这里也来过一次,但是他们却万万没想到,崇祯皇帝已经当了和尚。有圆通主持他们掩护,有惊无险地过去了。

此时,崇祯皇帝也不多废话,只是对李邦华说道:“明日我便要混出城,赶往南京去了。你找个机会,越快越好,想办法警告贼军,说吴三桂会引建虏主力入关。山海关之战,极有可能是吴三桂和建虏联合打贼军!”

李邦华听了,不由得大吃一惊。他看看崇祯皇帝,有点疑惑地说道:“大师这是何意?贼军有了防备,胜了怎么办?”

亏了是皇帝说这话,要不然他都以为要降贼了呢!

边上的王承恩听到这话,也有些不解。皇帝难道这么快就忘记了国仇家恨?

崇祯皇帝看看他们两人,平静地说道:“这是太祖皇帝老人家的指示,说不提醒下贼军,则出乎贼军意料之外的建虏主力突然出现在战场之上,便能摧枯拉朽地击败京畿之地的贼军。不过就算提醒了贼军,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变,但是会让建虏多付出一些代价,有利于朝廷多缓口气!”

李邦华听到这话,顿时非常意外,也有点难以相信。

但是,之前崇祯皇帝对他说的那些话,这些天都灵验了。按理来说,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他正想着时,已经见识过传送的王承恩,却是相信的,连忙解释道:“太祖皇帝和成祖皇帝都有显灵过,甚至连佛祖都显灵帮过老爷的。要不然,我们被僧人发现,就被他们赶出寺去了。”

李邦华听得目瞪口呆,竟然还有这么一回事。

崇祯皇帝没想着解释这些,而是想着成祖皇帝教他的那些经验,联系了下当下之后,他又对李邦华说道:“这样,明日你直接去见李贼,把消息告诉他作为你的投名状,而后尽量帮他出谋划策抵抗建虏,让贼军不至于惨败。”

“等我以后反攻中原之时,我再派人和你联系,而后随机应变?”

李邦华已经老了,本来是不想动了,但是皇帝这么要求,他就没有犹豫,便马上回答道:“大师如此吩咐,那我自当从命.万一我不幸早亡,还请大师公告天下,给我一个清白!”

他是不耻那些投降贼军的,因此国破之时选择了以死殉国。如今要他投降贼军,传出去之后名声肯定是毁了的。为防万一,他就提醒了下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听了,认真地说道:“我一直记得卿的馅饼,中兴大明,卿是首功,必封爵以待!“

这个话,李邦华也只是听听而已,就算皇帝真的中兴了大明朝,那也不知道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估计那个时候,他早就不在了。

随后,崇祯皇帝又给他说了医协历史上的细节。而李邦华也给崇祯皇帝进言,说到了南京之后,一定要尽快平息党争,一致对外,才有中兴机会。

君臣在此一别,很可能后会无期。

李邦华有些激动,面向崇祯皇帝跪下,三拜九叩,做得一丝不苟。

然后,他压抑着情绪,低声说道:“陛下此去南京,千里迢迢,路途险恶,还请陛下一定保重,早日打回京师!”

崇祯皇帝听了,也是有些感动。就见他想了一下,便从自己的床头摸出了个东西,拿在手里又看了一会儿,似乎是又稍微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就见他伸手递给李邦华说道:“此乃天师给朕的东西,叫风油精,具有提神醒脑,清凉、止痛、驱风、止痒,以及驱赶蚊虫之功效。赐给李卿,也请李卿保重,等他日看朕打回京师,论功行赏。”

李邦华听得有点意外,下意识的接过一看,发现是个透明的小瓶子,里面似乎装了绿色的水。

这个瓶子的材质,他是见过的,那些西方传教士带过来的,好像叫做玻璃。但是这等形状的,还是没见过。

看明白了之后,李邦华连忙跪下,双手呈上手中的东西,赶紧说道:“如此贵重之物,老臣实不敢收。”

边上的王承恩见到,也连忙附和道:“是啊,老爷,此乃天师所赐之物,不是我们这能有的。”

崇祯皇帝其实心中也有点舍不得,这个风油精是天师看到他在看书的时候,有蚊虫。而且看到深夜犯困还在看,就给了他这个东西,他用了之后也觉得非常好用。

但是此时,他还是坚决的说道:“此物是贵重,但是卿之忠君报国之心更是难得。此物赏赐于卿,也算是朕的一份心意,朕也不可能再收回!”

李邦华知道,崇祯皇帝是真的不会再收回去的,于是,他又感激涕零,再次叩谢皇恩。

崇祯皇帝教了他用法之后,又提醒他道:“天师有交代过,此物既然用了,就不能一直留着不用。功效是有时限的,该用就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