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石得一,冯景就领着早早排好班的刑恕进来了。
「臣恕恭问陛下安。」刑恕来到赵煦面前,微微躬身行礼。
因为是在私下场合,所以,不必如在朝堂上一般,行拜手礼什么的。
这也是赵官家们,更喜欢在私人场合,召见大臣,商议事情的缘故——既有臣礼,自也当有君仪。
大臣郑重而拜,皇帝能坐着受?
这在中古时代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大宋就更不可能了。
大臣若郑重行礼,则皇帝需要正衣冠相见,以表尊重。
在私下,皇帝穿着常服,裹着帽子,大臣自也不需要一板一眼的和个道学先生般。
「卿且坐吧!」赵煦微笑着招呼起来。
「谢陛下!」刑恕点点头,熟练的坐到了赵煦面前摆着的一张瓷凳上。
冯景带人,奉来茶水、点心,就退了下去。
等刑恕喝了点茶水,赵煦就问道:「辽人怎么说?」
刑恕答道:「一如陛下所料!」
赵煦轻笑着抚掌,赞道:「善!」
商品倾销,是一门前所未有的神通。
因为从未有人施展过,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提防了。
但赵煦知道,只要辽人从大宋大量采购廉价布匹,那么辽国自己的手工业怎么办?
必然导致小农经济崩盘,从而引发经济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矛盾。
而大宋这边却不需要担心此事。
因为宋辽两国,在人口上不成比例。
根据现代人的考证,辽国人口,在如今约是九百万上下(辽人官方口径巅峰一百四十万户,但肯定存在大量隐匿人口,以及不在统计册内的少数民族)。
而大宋呢?
元丰元年,天下州郡的户口普查,计得户口一千六百七十万户!
十倍于辽人!
人口总数,更是在元丰六年之后,就可能已经突破了一万万!
仅仅是开封府一地,开封府登记在册主户、客户如今就已经达到了四十余万户,约两百万的水平。
正是因为这前所未有的庞大人口数量,才让大宋的三冗问题难以解决!
因为在本质上,所谓冗官、冗员、冗兵,都是赵官家们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避免内爆而做的选择。
这是巨大的压力!
是悬在赵官家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但在同时,如此庞大的人口,也就意味着,有着无穷的发(压)展(榨)潜力。
各地区经济情况的不匹配和物价的不对等,更是放大了大宋人民的发(压)展(榨)空间。
比如说,这一次赵煦,给辽人开出的布匹的价格。
看似是击穿了地板价。
但实际上,却是有着两三倍的利润!
为什么?
因为赵煦织布用的蚕丝、苎麻等原料,是从大宋那些偏远军州收购来的。
譬如说,蚕丝基本是浙东的,苎麻则是荆湖南路、广南西路等州郡采购来的。
价格相当感人。
因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又与发达的中原地区,相距遥远,所以商贾们都不爱去。
当地百姓养的蚕、种的苎麻,基本只能自用,根本卖不了钱。
监察御史彭汝砺在熙宁九年时,就曾为这个问题上书赵煦的父皇说:浙东西,丝每斤不至四百,民众乏苦,方无所售。
没办法!
大宋州郡
,甚至地方上的县乡,都是大肆设卡,对过往商贾,吃拿卡要,敲诈勒索。
这还是对本州郡的人。
若是外地商贾,没有过硬的靠山,贸然闯入一个陌生的地方。
那就是在赌命了!
无论官吏,还是英雄好汉们,都很喜欢这种愣头青。
都很愿意将之吃干抹净。
所以古人云: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
但赵煦就没有这个苦恼了。
于是,早早命了陈睦,在浙江诸州,以下等蚕丝三百钱一斤,中等蚕丝四百钱一斤的价格,大量收购。
有多少吃多少!
然后,将这些蚕丝通过海运和漕粮一起运抵海州等中转地。
再通过陆运转运到徐州,从徐州通过大运河运抵京中。
因为是和漕粮一起进京的,所以,物流成本大大减少。
每斤蚕丝运费不过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