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球星

风流大宋 林二虎 2614 字 2个月前

之前吸引到秦刚他们的那阵喝采声,其实正是高球的白打表演,只是可惜现在是看不见了。

接下来便开始正式的比赛了。

秦刚看到,场地的正中间竖着两根足有三丈多高的竹竿,两根竹竿之间的间距据说是有标准的,应该是九尺五寸长,用了一条横幅连起来,而横幅的中心处裁出了一个直径二尺八寸的圆洞,这个圆洞被称为“风流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蹴鞠的比赛模式叫作“筑球”。

筑球对战时,每方派出七人,站在竹竿横幅的两侧,比赛开始后,每一队由球头,也就是比赛队伍的队长发球,依次传给自己队伍的每一人,然后最后一人必须将球从横幅中的风流眼中踢过去。然后对方能够接住后,再依次传过七个人后踢回来。在这过程中,如果球在自己一方掉落地上,或者没有能穿过风流眼,都算是对方得分。

只是筑球的规则过于简单与死板,每一次的进攻都要经过七个人依次颠球,实际主要就看最后一个人踢过风流眼的技巧,从精彩程度还不如白打好看,两队之间也没有什么激烈的对抗手段,无非就是一声温文尔雅的才艺表演。

所以这样子看来,非要说这蹴鞠是最早的足球起源还是挺牵强,除了都是允许用脚、腿、肩、身与头顶控球之外,并没有什么共同点。

比赛结束之后,驸马府与楚王府的队伍水平都还不错,所以无论是过风流眼、还是相互传球,大家的得分居然都是相同的,但是最终裁判那边商量后,还是以高球率领的驸马府在颠球过程中,花样更多、配合更默契、获得的喝彩声也更多些,而判胜。

比赛结束后,一则楚王府的几名队员并不服气,二则周围的看众还未尽兴。秦刚突然想到,如果要是生硬地把足球比赛的规则介绍过来的话,不但眼下的场地并不允许,而且也不一定适合眼前这些队员的习惯与踢球技巧。

其实倒是有另一种成熟的比赛规则更加类似并适合这些队员,那就是之后的毽球,或者说是东南亚流行的藤球。

于是,秦刚便请来了高球与楚王府队的球头,说他有一种新式的比赛规则,可能会令比赛更加好看一些,不知他们是否愿意尝试一下?然后就把这毽球的基本规则讲给他听。其实与刚才的筑球规则相比,只有三点改动:

一是把高空的风流眼横幅改成了只有一人高的球网,而且只要过网就算是成功进攻,降低了难度,却增加了攻击的力度与频率;二是限制了在已方颠球的次数,规定自己场内不论颠球次序,也不限谁去颠,但是最多四次就必须要过网进攻,这点是加快了比赛的节奏;三是降低的比赛的人数,每队只保留三到五人即可,其余人可作替补。

两人对这规则一听就明白了,而且觉得十分新鲜并有意思。

尤其是对方的球头,正好对于刚才的比赛结果并不服气,就问高球敢不敢用新规则再比试一番?

高球心想谁怕谁,于是欣然应战,并请秦刚为裁判。

双方回到队伍中找队员各自讲解准备了一番,按五人制的规模,各带了四名队员上场。

果然,在新规则下,比赛的对抗性迅速增强,毕竟是最多四次就会把球踢过对场,甚至有队员也会无师自通地会选择过网偷袭以及拦网反击,场上顿时显得是险象环生,不时地还会出现某个队员飞身救球、甚至还有倒挂金钩、凌空抽射等等这种进攻性与观赏性都极佳的场面出现。

周围的观众之前哪曾见过这样的比赛,一下子都有些疯狂地喝起彩来。

尤其是高球,他优秀的个人技术,在这样的比赛里,不仅能够十分完美地承担起一传、二传、进攻甚至是拦截的各个角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自由人。

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优秀进攻及防守中,获得了观众如痴如醉的喝彩。

新规则每局十五分,三局两胜。两队前面打成平局后,在观众的阵阵喝彩声中,进入了决胜局的争夺。

最后在连续打了四五次平分之后,驸马府队还是依靠高球的出色能力险险胜出。

不过这次的比分,楚王府队的球头没有太多的话,只是约好,双方回去训练几日后,再来决一雌雄。

这一日,高球的球星之名,再度在京城扬出!

而新式的蹴鞠规则也几乎在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