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无巧合的是,第3大队也是第52战斗机联队,参加库尔斯克会战的两个大队之一。
至于罗马尼亚人的空军,为什么没有出现,那自然是因为其实力不受德军指挥部的信任。
2、空中冲击骑兵战术
是德军战斗机部队,发现自身武器威力,不足以在一次攻击中,对B-17造成决定性伤害,而开发出来的空中编队战术。
其要旨就是,战斗机组成线性密集编队,像地面上发动冲击的重骑兵一样,冲向轰炸机,以实现集中火力,击落敌人的目的。
而且在执行这种战术时,德军飞行员为了更加有效,还会专门采取与B-17编队对头的方式攻击,以求哪怕未能击落敌人,也能直接打死B-17的驾驶员。
这就让这种战术,和地面上的冲击骑兵,更像了。
当然,通过这种局部集中战术,德国人还希望能够冲散B-17的空中阵型,以便更多战斗机,能够对落单的轰炸机发动攻击。
并为此专门改造了一批,装甲加厚,火力特化的Bf 109G-1/R5和Bf109G-1/R6,乃至后来装备210毫米空射火箭弹的Bf109G-1/R21。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些飞机被用作这种战术的排头兵,被德军飞行员称为“冲锋机”。
而这些机动性能下降,但火力大幅提升的“炮艇”,在盟军实现较高效的护航前,是B-17编队所要面对的,最危险的敌人。
或者说其效果至少比,在B-17编队上空,投掷空爆航弹,这种真脑洞大开战术的效果好。
PS:有兴趣的可以搜索,海因茨·诺克的“轰炸轰炸机”战术)
…………………………
面对如同连续涌浪,冲向自己的德军战斗机,“空中剧院”开始了,正常轰炸机编队绝对不会做的编队变化。
首先是终于得到,舒比科夫出击首肯的薯条君开始燃烧。
“毁灭之镰”号,马力提升,在德军战斗机编队,冲入“空中剧院”的阵型前,带着象征着死亡的旋风,冲进了德军战斗机的编队。
面对重型轰炸机,连续做出离谱,但威慑力极大的滚转与盘旋机动。
深刻明白自己战斗机的小身板,擦上去就是机毁人亡的的德军战斗机编队,被迫解散编队四散躲避,以避免被这股充满毁灭气息的火焰旋风波及。
原本四面合围的德国空军攻势,在第一时间就被薯条君破坏了位于“空中剧院”正面的攻势。
随后是,装甲水平最高的“风暴鹰”号、和第二高的“太阳鲨” 号,开始主动向两侧的德军战斗机编队靠近,以掩护“虚空凤凰”号和“虚空鸦”号。
面对“空中剧院”这种主动打散编队暴露出“弱点”的行动,京特·拉尔不得不压制住自己越来越强烈的不安感,向发动冲击的战斗机,下达了各个击破的命令。
“风暴鹰”号一侧的12机编队,在命令下,解散为6个双机编队,并在精密的配合下,向“风暴鹰”号抡出了六板斧。
然后德国人就提前认识到了,MG17型7.92毫米机枪和MG/FF型20毫米机炮的火力不足问题。
特别是,将“风暴鹰”号在他们的攻击面前不动如山的情况,与他们被“风暴鹰”号过量安装的自卫武器,抽的找不着北的情况,对比来看。
ShKAS机枪,在被“终结者”提升可靠性,并扩大口径后。
完美发挥了其1880发/分的高射速,很快就将编队这一侧的德军战斗机完全驱散。
而在实战中使用了这些,从外表看似乎和曾经武器完全一样的,苏联轰炸机机组成员,在返回机场后,大概会立即与空军参谋讨论,将这型航空机枪转为,苏联自产的可能。
至于从“太阳鲨”一侧发动攻击的德军战斗机,情况似乎好了很多。
起码他们在第一波攻击中,确实看到了武器的命中效果。
但当他们想发起第二波攻击,一举击落这架看上去徒有其表的重型轰炸机时,才震惊的发现。
之前他们制造的破口,正在被一些小型飞行器快速维修。
而他们甚至无力去阻止。
因为先前对于最早四名飞行员,所谓巨型苍蝇警告,不屑一顾的他们。
已经在不知不觉间,被“铺天盖地”的巨型苍蝇包围了。
9毫米手枪弹的火网,硬生生用数量堆砌起来的投射量,证明了自己对于战斗机的威胁。
三架BF-109,在被塞满弹丸后,无力的坠落。
这一侧的德军战斗机也被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