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修学法要 妙音0 5769 字 3个月前

《楞严经》修学法要,常钦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八面,丁二、事修。

我们这一科,主要是讲到本经的修行篇。当我们从一个理论的学习,慢慢的提升到一个修行的时候,必须掌握两个重点:

第一、这一部经它所对治的是什么?

每一部经典,都是在破除我们身心的障碍,但是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实际在修行的时候,一定要知道你的所观境,你所要破除的障碍是什么?

第二、你能对治的法门是什么?

你用什么方式来破除这个障碍。

本经所对治的,主要的就是我们心中的一个[颠倒想]──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

什么叫颠倒想呢?我们简单的说明:

就是:我们那个明了的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第一个、产生感受。如果是善业起现行,我们产生快乐的感受;如果是罪业起现行,我们产生痛苦的感受。但是这感受,没有什么对错的,只是个人的福报差别而已!感受再下一个阶段,就变成想象,就是从这个感受,它就产生很多的相状出来──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然后在这个相状里面开始分别,到这里也没有太大的错误。

问题是:当我们在想象的时候,会启动我们无明的烦恼,就是攀缘心。

所以:当攀缘心跟想象结合的时候,问题就很复杂了;因为它会把这个想象,对于我们所想象的相状,产生坚固的执取,就是心有所住。这个相状本来是变化的,那怎么会跑到我心中以后,变成是挥之不去呢?那就是开始起攀缘心了。

当攀缘心跟想象结合的时候,就变成一种颠倒想。

我们可以说:整个生命的痛苦,乃至于我们内心当中无量无边的烦恼跟罪业,都从这个地方开始。经典常常形容我们凡夫,是一个罪恶生死凡夫。为什么?就是我们的心中,有很多的颠倒想。整个问题点不在外境,就是我们心中有很多的执取。所以古德一看到你起烦恼,他就知道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心中一定有一个相状,否则你不可能起烦恼的,好端端的干嘛起烦恼呢?你就是心中有一个相状,你通不过去,你就执着那个相状,然后在那个地方攀缘、分别,弄到最后自己障碍自己:

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我们都是自己障碍自己的,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可以障碍你,你自己创造一个相状,然后在那个地方坚固的执取…起很多烦恼、造很多业…然后虚妄的,把你的来生创造出来。

《楞严经》的首楞严王三昧,它的根本思想,就是把那个颠倒想拔掉。应该怎么办呢?当然佛陀是有方法的,佛陀有方便力。本经当中佛陀开出两个方法,来消灭我们的颠倒想──第一个是理观,第二个事修。理观是一个正行,它的主要重点是理观,事修是一个助行。

理观的根本思想──

就是:回光返照,正念真如──其实这一句话,主要在[回光返照]。身为一个颠倒想…我们心中的颠倒想,它就是善于伪装、善于欺骗我们,所以颠倒想它最怕的就是回光返照这四个字,你问它:你从什么地方来?把我弄得心有千千结,到底这样的颠倒想是从什么地方来?你一回光返照,答案就出来了——觅之了不可得!就是我们过去的业力,它是从空性中来,就是本来没有的,本来无一物,只就是因缘的和合,虚妄有生,产生一个假相,然后我们就把它当真,然后就把它抓住,就不肯放,然后就在心中产生很多、很多的分别,根本没有实体。所以这个颠倒想一回光返照以后,你就知道,原来是觅之了不可得。

所以:当我们在修《楞严经》遇到事情,你要有一个心理准备——不能反应太快了!

《楞严经》在修『首楞严三昧』,遇到事情不是马上处理事情,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处理问题方式。遇到事情---是先调整心态,是[把心带回家,你不要住上去!]我们遇到事情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心带回家,跟那个相状脱离。所以《楞严经》在处理人生的问题、处理你现实的问题,第一件事情就告诉你:你本来没有这个事情,它只就是一个因缘和合的假相而已,你必须利用这个假相来历练──历事练心。这生命不是让你来受用的,从《楞严经》的角度---生命是让我们历练的。所以当你的心跟外境的假相脱离以后,你是以更超然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了。

我们现在很多佛弟子在修行,他不重视理观,完全就是念佛、持咒、拜佛事修。那么这样子会有什么问题呢?古德说,一个人不修理观,修道多辛苦啊!为什么呢?因为你面对的是你一个阿赖耶识啊,那还得了。你等于是用你短短几十年的功力,要跟你无量劫留下来的烦恼习气抗拒;阿赖耶识不是简单的东西,陀那微细识,习气如暴流。你看佛陀在形容阿赖耶识…多可怕的啊!你不修理观,你用你短短的念佛、持戒的事修,我跟你拼了,你不是它的对手。所以很多人修到最后他放弃了,他根本没办法去面对人生的障碍,他就是不想学佛,这就是你只有事修,而没有理观。

一个人不修理观——

你在整个生命当中,你永远处在被动!因为你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事,你不知道这个阿赖耶识明天要变现什么东西出来,你根本不知道的。经典上说的: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就是在形容这个不修理观的人,你就完全被业力主导;业力要你痛苦,你就得痛苦;业力要你快乐,你只好快乐。所以一个人不修理观,你完全活在过去,你非常被动的。

当你正念真如的时候——

你生命就转被动为主动,你跟因缘脱离。一个人跟因缘的假相脱离以后,人生对他来说,是——顺、逆皆方便;顺境有它的好处,给我们鼓励,逆境给我们动力。世间上没有好坏,就是你人生的过程,让你积集资粮、忏悔业障的一个历练的对象。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把生命化被动为主动,你一定要正念真如,你一定要跟眼前的相状脱离,否则你做不到。

所以,当你修《楞严经》以后,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呢?简单的讲:就是你生命本来是被动的,就转被动为主动,是这个意思。

当你慢慢、慢慢的…跟眼前的相状脱离之后,这个就是理观──从假入空。这个在前面二十五圆通,我们提出了七大的圆通,都是摄相归理──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那么到事修的时候又相反了,就开始从空出假,开始又面对事相因缘对治了。理观──是从相状里面出来;事修──又回到因缘假相,然后来处理问题、面对问题、化解问题。

总之,《楞严经》它的思考模式是两个:第一个、先离开你眼前的相状;第二个、又回到眼前的相状,来面对它、化解它。这两个思考──一个是从假入空,第二个从空出假。现在我们开始要利用人生的假相,来灭恶生善:

丁二、事修(分三:戊一、陈请。戊二、赞许。戊三、宣说)

事修──在这个事相的修行,本经讲到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持戒;第二个是诵咒。这都是有相状的。

戊一、陈请

我们看阿难尊者对佛陀的陈述,他的心情跟请法:

礼赞启请

【阿难整衣服,于大众中合掌顶礼,心迹圆明,悲欣交集,欲益未来诸众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门,是中修行得无疑惑。】

引叙佛言

【常闻如来说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

愿同菩萨

【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

正请道场

【世尊!此诸众生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欲摄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场远诸魔事,于菩提心得无退屈?】

这地方有四个小段,先看第一段──阿难尊者的陈述他的心情,以及他对法门的启请:

阿难尊者听完二十五圆通之后,他就在大众当中,起立合掌顶礼。这以下表示他内在的心境,他用八个字,来表达他听完二十五圆通的心境,说是:心迹圆明,悲欣交集。这八个字,道尽了阿难尊者的心情。

心迹圆明──心指的是他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不生灭心—正念真如──把心带回家。什么是家呢?不是在外面,是在内心深处的一念的清净心。这个心指的是清净心,我们的家。迹就是回家的方法,他整个回光返照的一个方法,就是回家的道路,叫做迹。那么:不管是目标,不管是过程,阿难尊者可以说是了了分明,没有任何疑惑,所以叫做心迹圆明,可以说他对整个修学的理论方法,完全清楚了,所以他感到──悲欣交集啊!

为什么悲伤呢?悲昔日之未闻。说,为什么我过去就没有听到这样的一个真理,白白的受生死,白白的随烦恼而转呢?这是悲。第二个欣──他欣今日之开悟,现在听到这样的法门,虽然身心世界还有很多障碍,但是对未来却充满了光明,所以可以说是悲欣交集。

这里,可以看得出来,阿难尊者整个修学,应该没什么障碍,但是他为什么要请法呢?他讲出他的理由──说:阿难尊者为了要利益未来末法的众生,所以他必须求佛。他说:大悲世尊啊,我身为一个正法时代的佛弟子,对于整个成佛之道、整个修学的目标,乃至整个过程的理观,是完全清楚没有疑惑了,但是末法众生是有问题的。

这一段,蕅益大师批注上说:正法、像法时代,要消灭颠倒想只要理观就够了。所以这个事修是针对谁呢?就是针对我们这些末法业障凡夫;我们的烦恼特别重,外在环境的刺激也特别深,所以就必须除了理观之外,还要有一些事相的辅助,来破除障碍。这个法门它是有针对末法时代而请法;换句话说,当机众没问题,但是为了以后的众生,阿难尊者慈悲来请法。他为什么要请法呢?这以下说明:我为什么要为末世众生请法呢?因为我经常听闻如来的开示说──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说是度化众生有两种心态:第一个,菩萨因地的发心,菩萨自己还没有度脱圆满,但是他就先发心度化众生,这个是菩萨发心。第二个,是你自己觉悟圆满了,然后再来度化众生,这个如来应世。

所以,菩萨度化众生有两种,一种是悲增上,一种是智增上;悲增上的人,是属于菩萨发心,自己还没有成就,但是他愿意跟大家一起成长,这是菩萨发心。第二种人是属于如来应世,他必须自己先走过去,自己先解脱了,他才会去帮助别人。那么,阿难尊者到底是属于哪一种呢?他说他自己是我虽未度,愿度末劫一切众生!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阿难尊者是属于悲增上。说:我虽然现在还活在颠倒想,但是我已经知道整个出离颠倒想的方法,(他还没有完全得度,因为这时候他是圆教初信,只就是断了三界的见惑,无量无边的思惑烦恼都没有消灭的),但是他就有一种愿望,要度化末法时代一切众生,这可以看得出来是悲增上。

为什么就一定要针对末法众生呢?阿难尊者举出他的道理说:世尊啊!此诸众生;这个此指的是末法众生。末法众生有两个障碍,这地方提出其中一种──去佛渐远,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我们的修学:如果我们是生长在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当你听到法门,你很快的就把这个药吃下去,你的病就好。但是到了末法时代,佛陀开出药方以后,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不是吃药就可以好了,没那么简单。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