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九章 狸猫变老虎(上)

官居一品 三戒大师 2426 字 2个月前

更悲惨的是,从前年冬开始,另一场对通倭汉奸的清算展开了,这次的矛头,更是直指江南官员的母体一一以九大家为代表的闽浙豪族!在那个没开海禁的年代,这些家族都或多或少参与进走私之中,当然少不了和倭寇合作,甚至直接加入,为自己的货船护航,甚至有做的更绝的。

有道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哪怕过去这些年了,官府依然能找到他们通倭的证据,何况这年代也没那么讲究,三木之下,什么证据都有了。于是一个个世家子弟被抓进牢里,哪家也不能幸免,真要是按律判刑,全抄他们九族也不冤。

与前两个相比,第三方面的打击并不显眼,但却是最致命的……苏松纺织业的大发展,已经远远把江浙这边落下了,现在江北纺出来的丝绸和布匹,要比江南纺出来的光滑坚韧、色彩鲜艳的多,而且产量更是多车哥多。

结果在伞场竞争中,江南所产的丝绸和棉布,完全被质优价廉的江北货击败,滞销十分严重。这种情况下,江南的纺织业几近萎缩,大有沦为江北原料产地的趋势。

如果真到了那一天,江南大族将永无翻身之日,彻底成为江北那些暴发户的附庸,可真要呜呼哀哉了……

迳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归根结底,人们的一切劳动,都是为了财富的增加,哪怕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39的年代,读书之所以受追捧,是因为它可以通向,一条迅速致富的捷径罢了。

没人否认做官可以占据社会的顶端,但谁也不敢保证一辈子不拌跟头,更不能保证自己的子孙也能登上朝堂。所以不论做到多大的官,那头连着的,永远是自己的家族。如果把一个个书香门第、世家大族比喻成土壤,那从这些家里走出来的官员,就是土里长出来的庄稼。

如果土壤变得贫瘠,长出来的庄稼,怎么和人家肥上中的出产相比?无论数量和质量,恐怕都是比不了的。不信拿一份朝廷官员的名单,按照户籍分类之后,你会发现,无论从官员的总体数量,还是高官的数量,都是经济发达地区,占据绝对优势。

眼见着已经被江北超越,自己的实力却遭到持续不断地、多方面的沉重打击,江南大族若还不设法自救,就真的没救了。

但思来想去,他们能采取的办法不多,因为朝中的子弟兵几乎被一扫而光,甚务连中坚力量都快被清理干净了,固然还有一大批年轻才俊,可远水解不了近渴,帮不上什么忙。

无奈之下,他们的目光转向了昔日的对头一一沈就身上。这今年轻人的厉害,他们早已领教,而且他是皇帝宠臣,储君之师,且本身已经是礼部右侍郎兼东南经略,更可怕的是,他还不到三十岁。这样一个极可能长期主宰大明朝堂的大人物,还是地地道道的浙江人。

刨去往日的恩怨不谈,再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靠山了;至于往日的恩怨,不过是因为他恰逢其会,坐在了苏州知府的位子上,而他们想要拿下苏州,所以双方才刀兵相见,结下了梁子。

但现在,当时得罪他的陆绩已死,沈就也不再只是苏州的父母官,双方为什么不能破镜重圆呢?

听邵芳将九大家的心曲款款道来,沈就并不觉着快意,更不想耻笑他们。因为踏上政坛那天起,他就知道政治这东西,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刨去那些道貌岸然的伪装,唯有永远的利益而已。谁能给你带来最大的利益,谁就该是你最亲密的盟友,没必要为此矫情。“我也还是那句话”沈就缓缓道:“关键要看态度,拿出诚意来,让我看看还有没有帮他们的价值,然后再说别的。”

“。&0”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就像投名状一样,邵芳沉声道:“昨天听您说,过了十五要去衢州,想必是为了银矿的事情。”

沈就点点头,淡淡道:“本官分身乏术,已经拖了一年,封了了结的时候了。”“大人抵达之日,便是混乱平息之时,一切恢复到原样。”邵芳定定望着沈就道:“您看如何?”沈就沉就片刻。缓缓摇头道=“不。还不够……”

还是七点发吧,养成好习惯……